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留住福州老地名,留住乡愁

2014-03-25 09: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留住福州老地名,留住乡愁

东南网3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经沧桑而流传下来的老地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凝结了一代代福州人的生命记忆,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然而,近年来,一些老地名正随着老街道和老建筑的拆迁而消失。

民俗专家李乡浏在《福州地名》一书中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上个月,一名缅甸华侨返榕,欲访谒小时候生活过的‘铸鼎杯’街市,几经周转,才知道旧址已更名为‘学军路’。”寻根的路上遭遇这样的尴尬,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失落。

今天,我们该如何给老地名留下一席之地,以延续历史文脉?

一个老地名,一段故事

福州地名的命名很大程度上与山、水、年号、祈福祥瑞等地理环境相关,凝聚着福州人的情感记忆,一个老地名就是一段乡愁。作为写在大地上的历史,这些老地名,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国货路,原指横在南公园大门口的一条东西道路。1930年前后,目睹洋货充斥福州市场,致使民族工业破产,一批爱国有识之士奋臂高呼:“提倡国货!”吴养贤先生特在南公园内集资建立“福建国货促进大楼”,陈列国货,鼓呼社会“请用国货”,立碑在路旁,从此,这条不长的街路,定名国货路。

众所周知,八一七路是为了纪念福州解放,1949年8月17日,解放军从这条路进入福州,因此命名为八一七路。

五四路缘何得名?据《福州百科全书》述释,1958年为迎接外福铁路通车,发动青年参加义务筑路劳动建成,故称五四路。

元帅路是鼓西路和杨桥东路相交的一条小路,因为小路上有个田都元帅庙得名。

三坊七巷之一的吉庇巷,在宋朝之前,原名魁铺坊,又称魁铺里。宋朝之后地名几经衍化,先为橘皮巷,后为急避巷,最后才叫吉庇巷。相传古代巷里住着一批来自长乐、福清、连江等拾荒人,他们捡回大量的橘皮,在小巷深处晒干后卖给福州城的各家中药店(即中药陈皮),该巷因此得名橘皮巷。为何又改叫急避巷?一种说法是,宋朝时期南后街附近有一秀才,名叫郑性之,落魄时家贫如洗,靠卖字度日。人们看不起他,多有得罪,待其衣锦荣归,得罪过他的人纷纷躲避,故改名。后为了地名美化,又更名为吉庇巷。

打铁垱、祖庙、蒙古营、旗汛口、孝义巷……一个个老地名讲述着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故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老地名和方言是“亲戚关系”,保留有浓郁的方言痕迹。福州八一七北路向南延伸约至南门兜,有两条东西相对的巷口,西侧叫凯凝铺,东侧称下体井。如今,凯凝铺拆迁,变身为乌塔广场的绿地;下体井拆迁,建成了高楼大厦,历史悠久的巷口就这样消失了。

“说到历史悠久的下体井,或许有人会觉得不雅。其实不然。”民俗专家方炳桂告诉记者,下体,福州方言是“下底”的谐音,指高处的底下地方。此处是明代古城墙的墙下地带,下底便指高墙的底下。旧凿一口城下的井,人们汲水称为下底井。后来,城墙之外,成为民居密集的弄巷,地名仍沿用下底井。从口头称为下底井,到书面称为下体井,这显然是流传中音讹所致。凯凝铺也是口头讹传的结果,《榕城考古略》有注:西城边巷,地名凯宁铺。因福州方言“宁”和“凝”字音相近,凯宁铺就变成了凯凝铺。

老地名,不该消失的美丽

“老地名体现一个城市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这些地名对精准的定位有很多好处。地名变更要慎重,随意抹去说到底则是抹去我们的历史。”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不无担忧地说,现在不少地名遭到建设性破坏,有的甚至被连根除掉。像“凤岗里”整体被改为“金山”,一条条大路变成了“金某路”,让人搞不清楚,不少居民感到无所适从。

凤岗里位于今仓山区建新镇之南、飞凤山以北。据传古时有凤凰栖息于此而得名。福州地名歌谣中有“风岗里三十六宅,行到目睭板冷白(翻白眼)”之说。也就是说,那地方地大路远,这在早年无任何交通工具,确实会“目睭板冷白”。

“凤岗里是花果之乡,早年人们步入村庄,白玉兰花、茉莉花、玫瑰花、菊花异香扑鼻;橄榄、龙眼、荔枝、枇杷、番石榴、洋桃等果实举手可摘。花圃中,果树下,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构成天然的迷宫,直无尽头的路网。这可能也是‘行到目睭板冷白’的一个原因。”方炳桂说,如今路已取直加宽,但已不是老凤岗里人心中的家园。

“在城市化改造中,村庄没了,但至少要留下路名,标志这些历史的痕迹,保存历史记忆。”卢美松说,这些老地名不仅让老一辈人感到亲切,后人看到这些地名也会有求知的欲望。

在现代化中黯然远去的不只是凤岗里。郑子端是老福州人,他花6年时间复原的福州旧地图,2010年与市民见面,结果一半的老地名难觅踪影。

“我从小生长在台江区,当时,中亭街两侧是手工作坊集中的地方,有很多极有特色的地名,如制鲎杓的鲎杓弄、人工小磨麻油的麻油弄、拉铁丝的铁线弄、制作灯笼的灯笼弄。”方炳桂告诉记者,每一个弄子名都记录了一段历史,随着这些弄子的消失,曾被人们熟记于心的弄子名也渐渐被淡忘。

能流传千古的老地名,坚强却也脆弱。野猫弄、卖鸡弄、城边街、田垱、两对石……一个个留存在方炳桂记忆中的福州老地名不知不觉间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怀念。他不无遗憾地说:“一个老地名,就是福州的一页历史,一页一页翻过去,等我们这一辈人都走了,整本书合起来,历史也就没有了。”

拿什么保护你,我们的老地名

自2004年始,中国地名研究所就会同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全国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2007年,联合国确立“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中国地名也开始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尽管如此,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仍是一个崭新而艰巨的课题。

在老地名保护上,厦门走在前列。早在2003年,该市就出台关于修改地名管理规定的决定,以保护老地名,规范新地名;今年1月12日,该市公布64个新地名,其中不少为老地名的传承。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莆田发起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地名故事征集活动,甄选300个“莆田市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并组织专家、网民代表从中评选出100个历史地名、20个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10个经典地名故事。

“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保护老地名应是一种文化自觉,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在城市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通过制度规范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老地名。”卢美松说,有关部门应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经过立法程序,对老地名有选择地进行恢复,可以考虑把地名作为地方历史文化搬进党校课堂。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陈名实长期从事台湾地名研究,他告诉记者,如果一些街巷一定要拆,不妨借鉴台湾的做法——借助标志性建筑、停车场等物质载体,把老地名传承下去,或在原址设标志牌,标明老地名的位置、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历史文化遗迹等。

在今年的政协会议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恢复和保护老地名的提案,提案建议,要多学习一下外地好的做法,相关部门应担当起组织开展老地名发掘保护之责。老地名常常对应许多传说和故事,可邀请地方志、民俗、地方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老地名进行调查,向民间征集有关史料典籍和档案资料,深入挖掘其内涵。通过科学考证,确定需保护的范围和数目,在此基础上编制老地名保护目录,并严格执行地名命名更名专家论证制度;通过拍摄地名专题片、开展老地名评选等方式,加大对老地名的宣传力度,营造保护老地名的良好氛围。

福建省民政厅地名处处长王加胜表示,对于老地名,国家和省里都相当重视,今年1月份以来,国家已经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目前此项工作我省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老地名事关地方的文化建设,对于有价值的老地名,省里肯定会加大保护力度。”王加胜说。

据悉,1月20日,《福建省地名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提出,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具有纪念意义或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名予以保护,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更名。“等这部法规出台后,福州市地名办将会制定具体措施,届时就可以对地名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福州市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这些城市的老地名保护

东南网3月2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吴旭涛)

北京

2007年之后,北京启动了老胡同地名文化保护,此后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沿线中,不仅不会给一些老路起新名,一些已经被尘封的路名还将被重新启用。在2009年发布试行的《北京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中要求,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要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地名规划设计原则上不更改现行地名。在地名文化遗产集中地区,还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名和景观名称。2011年北京施行《北京市地名规划审查、批准工作规程》,要求重要地区的地名规划方案都要由市规划委组织审查,报请市政府批准后才能发布;而一般地区的地名规划方案也得由市规划委审查批准后才能发布。

上海

2006年,上海启动了老地名保护工作,老地名保护名录正式出炉并向社会发布。根据历史年代久远程度,将地名划分为不同级别。此外,在行政区划中,如果两镇合并,将保留历史长的地名,而老地名保护名录,就是为这一措施提供具体的依据。

南京

2007年,江苏省南京市公布了第一批老地名保护名单,向社会推荐重新起用“苑城”“杏花村”“花牌楼”“凤凰台”等23个老地名,对于老南京来讲,这些亲切而熟悉的老地名将重新回到他们身边。不仅如此,这23个老地名还被列入即将出台的《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以法律形式对其予以明确规范。南京对有的老地名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苏州

针对大量老地名消失的现状,江苏省苏州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市地方志办公室2012年专门召开苏州市吴文化地名保护专题研讨会,一项有关吴文化地名保护的工程由此启动:苏州将编纂出版市区版和五县市版《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含吴文化地名图)。苏州市地名委员会处长王林兴表示,今后,凡是被列入该书的地名,“活着”的将采取保护措施,尽量不改名;已经消失的,将尽可能恢复使用。

成都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制定关于地名命名和地名标志标牌设置的详细工作流程图,细化了各部门在地名命名、管理中的职责。成都市民政局建立历史地名评价标准,制定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按程序报批后公布。

此外,还要求各区(市)县民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历史地名进行普查,建立历史地名档案,为下一步开展地名分区规划做好历史地名储备。此外,地名命名将优先使用“老地名”,以及能体现成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