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福州人扶老人有“智慧” 专家:赏罚分明很重要

2014-02-25 08:12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看到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当有些城市还在“犹豫”甚至“见死不救”的时候,福州人用行动和智慧给出了果敢的回答:2月13日至21日,福州街头发生5起扶起摔倒老人的事件。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面对“扶不扶”的问题,有七成市民回答“扶”;对福州风气的感受,有八成人认为“很好”。

媒体:8天5起“扶起来”

据媒体报道,2月13日下午,薛依姆在医院打完针,走到晋安区国货东路连潘公交站附近时腿抽筋,躺在了地上。保安李师傅见状扶起了依姆,很多人伸出援手,给依姆递去纸巾等。

2月16日中午,在湖头街西洪路口,一名依伯摔倒在地。4名年轻人帮忙扶起老人,其中一名铜盘中学的初一女生还买来水和点心,并为老人擦血。

2月17日中午,市民黄女士的父亲在晋安河公园旁的人行道上昏倒,情况危急,出现失禁状况。当她赶到现场时看到温馨一幕:父亲已被众人扶起,有人在背后扶着,有人用姜汤喂父亲……2月21日晚,一名骑电动车的老人在福新路口摔倒受伤,4名路过的市民将老人扶起并帮忙报警、拨打120……

2月21日傍晚,家住福清小北社区的林依姆在过清荣大道斑马线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路过的冯女士赶紧将她扶起,并和其他路人组成人墙,提醒过往车辆慢行通过。

分析:福州扶人“有智慧”

记者分析这几起事件,发现了几个特点:

一是多人参与。这几起“扶老人”事件中,虽有领头的救扶者,但都得到了众人的帮助。

二是被救助的老人和家属都懂得感激。在连潘公交站附近摔倒的薛依姆说“遇到好人心情好,自己能走回家”;黄女士通过报纸向当时在场的所有好心人表示感谢;福清林依姆的儿子张明旺通过报纸向好心人道谢。

三是微博及时发布。湖头街西洪路口扶老人事件和福新路口扶老人事件,旁观者和救助者都将消息发布在了微博上。

省委党校研究社会文化的林怡教授说,福州人性格气质平和、包容、乐善好施,但也内敛谨慎,如果单个人在场,可能不会直接去扶,但也不会漠然。她举例说,前些日子她在白马路准备上出租车时不小心崴了脚摔倒在地,“当时人行道上没有什么行人,但有一名骑电动车的小伙子停下在路的另一边一直看着我,直到出租车司机将我扶起。”她说,这样她就很感激了。

林怡说,旁人的守候或帮忙其实就是一种支持和鼓舞,而被帮助的人和家属的“感恩”就是一种能量,能够鼓舞更多的热心人。微博及时发布消息,是运用现代技术对“救扶”行为的监督和见证。

调查:

七成人“会扶”摔倒者 

看到老人摔倒了,你会扶吗?昨日,记者就此问题在街头随机进行调查采访。20名市民中,有6人说“不好回答”,有14人回答“会扶”。

陈宝璟老人今年70多岁,退休前是福州三中的数学老师。他说,这个问题不应该算问题,看到有人摔倒,谁都应该扶一把。“不只有年轻人看到老人家摔倒应该扶,就是老年人看到也是要扶一把。”陈依伯说,这是基本的社会伦理。

市民林依伯说,助人为乐是社会的主流,摸摸良心,肯定都会扶。他说:“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不会消失。”

在西湖公园散步的周依姆向记者讲了她亲眼所见的事情:两个月前,在西湖公园的栈道上,一名老依姆倒在地上,痛苦地拿出手机给旁边两名年轻人说她高血压病犯了,让年轻人帮她给家人打一个电话,没想到年轻人扭头就走。最后,周依姆和其他路人把老人扶起来并给她服了药。

对福州社会风气的感受,调查采访的10人里有8人说“很好”,有2人说“不好”。在福州土生土长的郑依姆说,这几年福州社会风气越变越好,比如坐公交车,现在一般都会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从重庆来福州居住的周大姐对记者说,福州人很友善。

专家:“赏罚分明”很重要

林怡教授说,要让“扶人”不变为“冒险”,最关键是政府、社会在机制和法规上“赏罚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弱,先不说得到奖赏,至少不能让他们受委屈。政府要出台导向性措施,引导社会从善向善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实现文明、和谐、友善、诚信,需要公正和法律来做保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不能割裂。

林怡告诉记者,她之所以摔倒,是因为当时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的路面凹凸不平,希望市政部门要对道路进行及时修复,这样也可以少一些摔倒。

(福州晚报记者 万小英 吴康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