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井大路附近的七星井有奥秘 为宋苏舜元所凿

2014-02-19 08:15  齐榕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真正的七星井原名为七穿井,始建于唐末五代,与“铜山三苏”苏舜元有故事

  位于井大路的七穿井遗址

  ▲目前位于井大路摆成斗形的七眼井,并非真正的七星井

  位于井大路的石烛

  位于井大路的闽都古迹七星井临水宫

□本报记者齐榕通讯员张勇/文林良划/图

“现在井大路附近的七星井不是真正的七星井,真正的七星井已经在修路的时候被填埋了。”本报2月15日联合福州市鼓楼区委宣传部启动“人文鼓楼.发现档案”第二季系列报道后,昨日,有读者给本报提供了这么一条线索。根据线索人指出的源头,记者从文史专家处求证得知,目前正在进行景观改造的七星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七星井,真正的七星井在古时的名字叫做“七穿井”,始建于唐末五代。那么真正的“七星井”到底在哪里呢,它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真正的七星井实为七穿井

为福州已知古井中直径之最

在福州鼓楼区开元社区,有个地名叫七星井,是福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公交站名也叫七星井。

要在鼓楼区找到七星井这个地方还真有点费劲。在公交站“七星井”站下了车,路人说“七星井”就在站的对面。周边的人都说,这一片地方都称“七星井”。因为周边已经盖起了诸多高楼,如今的古井已经被掩盖在楼群之中。

百姓们都叫它七星井。不过,这里的七星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七星井,它在古时的名字叫做“七穿井”,它的年龄也比七星井要老久得多,建于唐末五代。它的历史在古书上有记载。

“说起它的故事,这里的古迹现在被叫作‘七星井’有张冠李戴之嫌。”福州文史专家、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说。

《三山志》里说:“临江楼门内,有井曰七穿孔井”。《三山志》所记载的临江楼即井楼门,之所以把“七穿井”误为“七星井”,是后人渐渐地把它传错了。

“因此今井大路(井楼门)的七星井就是昔日七穿井的遗存。由于大家叫习惯了就把鼓楼区井楼门边的地名也流传为七星井,如七星井新村等。但是,此七星井并非古时的七星井,而是七穿井。”王勇坚说。

据介绍,七穿井井身呈圆形,是福州已知的古井中直径最大的一眼古井,直径4.1米,深8.4米。七穿井并非摆成斗形的七眼井,而是井面覆盖四条大条石,凿有七个井孔共汲一泉。因此,取名为七穿井。前几年,从井底考古挖掘出一组八层相叠的陶井圈,由此确认该井始建于唐末五代,是全国少有的最古老的龙泉古井。

七穿井有个美丽的传说

与陈靖姑斩白蛇七寸有关

关于七穿井还有个说法是该井原为闽王王审知家族用水的唯一来源。这个说法在古书上也可以找到印证。据《闽都别记》载,五代后梁同光三年(925年)闽王王延翰增筑南北夹城时即有此井。井深8.4米,直径4.1米,井面覆盖4块条石,并在条石间凿出排列有序的7个井眼,故名七穿井。该井水源充足,终年不枯,七星井距八角楼西楼十步,井与楼相映成趣。

王勇坚介绍说,该井历代均有修浚,之前为清代所修,井圈为近年所换。但在旧城改造之后就无水可用,有人说,在闽江饭店建设前,这里有几口池塘,那就是七穿井泉眼所在的位置。后来,在菜地与池塘上建起闽江饭店,七穿井就废了。1992年,将错就错以七星井名义公布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勇坚还告诉记者,七穿井还有个名字叫七寸井。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传说旧时此处原有一座小山包叫凤山,与旁边的龙山相连,人称龙凤呈祥之地。至今,井底下的井壁上还刻有凤山二字。

老人们说,井的名字和临水娘娘陈靖姑斩白蛇的七寸有关。据传陈靖姑于“七穿井”开掘后不久出生,祖籍福州仓山下渡。曾赴闾山学法,法成“讲经行法,降妖伏魔,扶危济难”。其时,有白蛇成精,身如斗大,为害福州十邑。陈靖姑与之斗法,挥剑将白蛇斩作三段。蛇首锁在龙潭壑,蛇身在开元寺古井,蛇尾锁在七穿井。

虽然只是传说,不过这口井却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这井水已无人使用,在井上盖有亭子,祀临水娘娘,香火很旺。亭中有一座唐代石塔,人物雕像已模糊不清,但在此不远就是原来的井楼门古城墙遗址。

“七星井”为宋苏舜元所凿

当年铜壶滴漏即专门取用此水

真正的七星井去了哪里?带着这个谜团,记者进行了探访。

“真正的‘七星井’应在鼓楼前至东街口这一段路上,不过现在已经被填平了”。王勇坚查询了多本古籍得出了这么个结论。

清林枫的《榕城考古略》上有记载称:“七星井,亦宋苏舜元所凿,其六口在宣政街(即今鼓楼前),其一口在还珠门(即今东街口)。

《八闽通志》也记载称:“由台门至虎节门,其井有六,两两相对。台门第一井以铜为底,其水用之漏壶(鼓楼顶报时的器具),轻重适宜,明时改称七福井。”

王勇坚认为从这两本古书中可以看出,该井水质轻重适中,当年鼓楼计时报更的铜壶滴漏即专门取用此水。上世纪三十年代,福州筑马路时就已填平七星井。

说起真正的七星井,王勇坚介绍说,它的历史与“铜山三苏”的苏舜元有关。苏舜元就是此前热播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人物。苏舜元于庆历六年(1046年-1048年)出任福建路(行政单位)提刑。苏舜元为官刚正,关心民瘼。在福州,他看到坊间百姓生活用水不便,为方便城内百姓就近取水,遂组织人力择地挖掘十几口水井,后人称之为“苏公井”。“苏公井”大多清澈见底,大旱不枯,冬暖夏凉,水质很好。延至清朝,翰林叶观国仍在赞美:“蠲暑深宜虎掌瓜,胜煎银鹿半岩茶。怪来碧藕条冰似,新浸苏公井水华。”自宋以后曾以“泉城”称誉的福州各式水井日多,现存古井也多为宋井。对于“苏公井”历代方志如宋《淳熙三山志》,明王应山《闽都记》,清《乾隆福州府志》等都有记载,最有影响的是清林枫的《榕城考古略》,指认确切、详尽。

王勇坚提出,福州市是遗存古井最多的城市之一。近千年时光流逝,有大大小小古井几百眼,其中宋井居多。宋时苏舜元率众所凿的井包括那12口“苏公井”大部分已经湮灭在城市变迁之中。如今遗存和恢复的有:开元路开元寺灵源阁西侧的一口,新造整体圆形花岗岩井圈,井名由书法家赵玉林题写。津泰路北侧古称嘉荣坊的南营巷,原张氏祠堂前的一口。改造后南后街光禄吟台附近,有一个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门楼“泔液境”,门侧后的一口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