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多家医院停止基因测序体检 费用达2.5万元
2014-02-19 07:52 林雅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专家称:除基因测序检查外,其他经部门论证和注册的基因检查仍可开展 我国叫停基因测序临床应用我国叫停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林雅 昨日,准爸爸黄先生很纠结,他的老婆在产检时发现是唐氏综合征的高危产妇,于是他打算预约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进行进一步筛查,却发现产前基因检测被叫停了。 记者了解获悉,被叫停的不止是产前基因检测,还包括应用于高端体检中基因检测等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通知下发后仍继续开展的,属地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目前,福州多家已经开展基因测序相关技术服务的医院已经停止提供该项服务。专家指出,这个政策的出台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基因测试今后都不能进行,一些经过政府部门论证,技术成熟的,相应规范的基因检测项目还是可以正常开展的,不受新规的影响。 价格不菲 榕基因测序检测最贵超2.5万元 只需一滴血或一点唾液,就能预测罹患多种疾病,如癌症。时下,基因测序因安吉丽娜·朱莉、乔布斯等名人效应而日渐走红,被应用于高端体检中。而记者获悉,去年以来我省一些医疗机构也陆续开始在产前诊断及体检领域引入基因测序的技术,同时这项技术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据报道,好莱坞知名大嘴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进行基因检测时发现遗传了BRCA1基因,接受了预防性的双乳房乳腺切除术,以降低罹癌风险。而我省有些医院也引入了这个先进的乳腺癌的癌前筛查技术。 另外,从我省一家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获悉,该院体检中心在去年开展易感疾病的基因检测服务后,就接受近800例的基因检测。 记者发现,目前体检中心推出的基因检测套餐,价格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包括肿瘤检测、心脑血管及慢病检测等多类套餐。在福州也有个体基因检测全套的套餐,一共可以检测68项,包括肿瘤疾病、心脑疾病、精神心理疾病、糖尿病、免疫代谢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疾病、吸烟与肺癌易感性检测等68项内容,费用达2.5万多元。 部门叫停 榕多家医院停止相关检测服务 通知还指出,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属于当代前沿技术研究范畴,涉及伦理、隐私和人类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以及医疗机构开展基因诊断服务技术管理、价格、质量监管等问题。目前,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已由实验室研究演变到临床使用。 对此,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保证公众使用基因测序诊断产品的安全、有效,国家食药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调查论证。 昨日,记者了解到,这个新规出台后,我省有开展相关技术的医院为数不多,目前都已经陆续叫停相关的服务。如目前有开展产前基因诊断的医院,在福州就为数不多,仅两家,福州总医院和福州市第一医院。 记者获悉,福州总医院此前已经取消该检测项目有数个月了,而福州市一医院也于通知出台后,叫停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另外,率先在我省开展易感疾病的基因检测服务的省二院健康管理中心也已叫停该项服务。 专家解读 不是所有基因检查都不能做 那么,这个政策的出台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基因测试都不能进行了?对此,福建省妇幼保健中心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徐两蒲说,这其实是对政策的误读。像目前在许多医院开展的一些经过政府部门论证,技术成熟的,相应规范的基因检测项目还是可以正常开展的,不受新规的影响。 而此次国家出台的基因测序的新政策,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对无注册证的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规范。如易感基因的检测,需要用到二代测序技术开展,目前基本是转送第三方检测。而不少第三方检测的资质论证,以及二代测序仪及试剂的论证都还在进行中。 徐主任呼吁说,目前基因测序产品和服务是走在世界生物科技前沿的技术,但注册程序相当繁琐和复杂。既然病人有这方面的需求,有关部门在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尽快畅通论证的通道,让相关技术早日规范地应用于临床中。 |
相关阅读:
- [ 02-18]两部委联合叫停“基因测序”体检
- [ 12-06]科学家破译迄今所获最早古人类基因测序
- [ 12-05]最早古人类基因测序或改写欧洲人祖先“家谱”
- [ 07-10]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进入临床 试管婴儿健康几率更高
- [ 07-03]中更新世物种基因测序首获成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