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颖)从除夕夜开始,伴随着“噼噼啪啪”的烟花爆竹声,福州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也一路飙升。除夕19点,AQI指数达到111(标准为100),一直到昨天15点AQI指数才降到80,超标时间持续近20个小时。 爆竹不断,烟雾不散 家住晋安区东方水都小区的林先生说,除夕晚上10点多开始,他就听到有人开始放烟花爆竹,“放的人越来越多,晚上零点跨年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外面的烟雾非常大,一直持续到凌晨一两点。” 而到了昨天上午10点多,林先生开车去奶奶家拜年,经过鼓山大桥时,还是能明显感觉到江面有较重的灰蒙感。“看起来就像海市蜃楼。”林先生说道。 除了福州市区,家住罗源县的陈女士也同样被烟花爆竹带来的烟雾困扰。“我们小区从除夕晚11点半就开始放烟花,12点整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在楼下放,到处都是烟雾和爆竹屑。”到了昨天上午11点多,陈女士发现整个罗源县城几乎都浸在一层白雾当中,一直到了下午两三点才散去。 昨日凌晨2点AQI飙到500 昨日,记者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看到,除夕19点,福州AQI指数达到111(标准为100),22点出现第一个小高峰,AQI指数达到329,而从昨日凌晨0点到2点,AQI指数上升的速度最快,在2点达到了第二个高峰,AQI指数500,属于严重污染。随后,AQI指数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一直还是处于超标。一直到昨天15点,AQI指数才降到80,超标时间持续近20个小时。 除了福州,我省其他城市也不例外。除夕20时起,泉州市AQI小时值超过污染标准,昨日凌晨1点AQI达到峰值500,出现严重污染;厦门市由于受周边城市燃放烟花爆竹大量污染物迁移影响,于昨日7时出现空气污染,AQI峰值达到172。福州、泉州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厦门空气出现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10、PM2.5。 此外,记者从福州市环保局的官网上查到,昨日18时,20个县区监测点中,除了闽侯县环保局这个点位的空气质量状况为良以外,其他的19个点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其中晋安三十二中和连江小湾村两个点位更是达到严重污染,AQI指数分别为333和315。 专家:能少放鞭炮尽量少放 昨天下午,省环保厅的官网发布了前晚至昨天上午的空气质量信息。报告指出,前天夜里至昨天早晨,造成AQI指数飙高,产生污染的原因是由于烟花爆竹的大量燃放,污染物短时间内集中、大量排放,尤其是细颗粒物浓度急剧上升造成的。 报告预测,从昨夜开始,AQI值将逐步恢复至良好水平。昨天17时,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发布了1月31日20时-2月1日20时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报显示,1月31日夜间到2月1日白天:中南部沿海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二级,福州、厦门市空气质量以良为主,泉州市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为主。 专家指出,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及微细颗粒。虽然燃放烟花爆竹是传统年俗的一部分,但请广大市民合理燃放,能少放的尽量少放,为改善生活家园的空气质量共同努力。 相关新闻 轻雾加上燃放烟花过后的尘霾 昨晨福州能见度仅2.5公里 轻雾加上燃放烟花过后的尘霾,昨天清晨6时许,福州的能见度仅2.5公里。 马年的第一个清晨,人们从被窝里起来,见到了雾霾毫无违和感的PS技术,稍微远一点的高楼都看不到了。“大年初一初二天一晴,就有烟花加上轻雾,造成雾霾天,这几乎成了近几年春节的气象规律。”气象部门的专业人士透露。 查看气象部门的能见度观测数据,清晨6点至10点的能见度最低,在2.5公里到5公里之间,到了10点过后,能见度逐渐提高,到了傍晚时分,能见度已经达到了8公里。对此专业人士解释,除了霾之外,昨天清晨福州地区的空气相对湿度达到了84%,空气中含水量很大,轻雾比较明显,加上早晨天气静稳,雾霾扩散能力有限。但是太阳出来以后,雾基本上消散了,有了热对流市区的风力大了,霾也驱散了不少,所以能见度高了很多。 空气污染指数在太阳出来以后逐渐升高,而能见度在太阳出来以后逐渐降低。省气象部门的专业人士分析,这充分说明本次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烟花爆竹的燃放,污染物多集中在近地层,而且具有局地性,靠近海洋和地面空旷人口密度不大的地区,污染程度就会轻一些。而能见度的观测是站在乌山上,观测到相对高空的空气,造成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还是雾。 本报记者孔丽 通讯员邱洪华 |
相关阅读:
- [ 02-01]福州除夕空气严重污染 昨日下午重现蓝天白云
- [ 01-31]除宁德莆田外 其余7地市空气质量以轻度污染为主
- [ 01-30]福建发空气质量预报 30日福州空气质量良为主
- [ 01-28]天气预报将增空气质量 预报未来48小时污染情况
- [ 01-28]空气污染不要过多强调“空气输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