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原副市长捐遗体作科研续 榕遗体捐献量逐年增加

2014-01-22 15:47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

去年清明节,医学院学生祭奠“无言的良师”。

福州新闻网讯 有些人在生命终结之后,一群本科生甚至博士生向他鞠躬,尊称他为“无言的良师”。他们就是捐献遗体供科研使用的志愿者。

21日本报报道了原副市长孙明捐献遗体用作科学研究一事,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不少读者致电本报询问遗体捐献有关事宜,记者21日了解到,虽然目前遗体捐献呈现良好趋势,但在科研方面遗体标本缺口仍然十分巨大,部分院校医学本科生几乎是“零”遗体标本教学。

【关键词:缺口】

》》》部分医学本科生“零”遗体教学

王玮,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系主任。他30年的工作,都是与人体标本为伴。

在很多人眼里,死亡意味着冰冷和僵硬。可在医学院学生眼中,被尊称为“无言的良师”的逝者,却在身后依旧贡献着自己的余温。

“‘无言的良师’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无言的良师’教学生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水平。”王玮说,“人体结构极其复杂,假若一个学临床的学生,连心脏、血管、组织结构都没有感性认识,病床上的病人你还放心让他主持手术吗?”

据了解,目前福建医科大学平均20人共用一具遗体标本,可在其他部分院校,医学本科生却是“零”遗体标本教学。“他们多以模型、图片和动物来代替人体解剖。医学生们得不到切实的锻炼,就无法很好地提高技术。”王玮说,“按照国际标准,一般是6人共用一具遗体标本进行教学比较合适,但是目前我省大部分院校这方面的缺口都比较大。”

【关键词:尊重】

》》》尊重,贯穿遗体捐献始终

“尊重,一直贯穿在科研和教学整个过程。”王玮说,从接收遗体到遗体的防腐处理,再到遗体的科研教学使用,医学生都始终秉承着对逝者最大诚意的尊重。

王玮说,接收遗体时,学校都会派老师参与整个环节,在对逝者家属表达哀思的同时,也感激志愿者的无私奉献。“遗体标本在运回实验室的第一时间就会进行防腐处理,并进行妥善保管。”王玮说,遗体标本一般是在保存至少一年后才用于教学使用。

同时,每一年的第一堂课前,都要举行一个庄严的仪式,学生们要向遗体行鞠躬礼,表示拜师。每逢清明,医学院校的学生以及相关社会人士也会集体到纪念园中扫墓、祭拜。

一个学年后,从皮肤、皮下组织,到内部结构、神经末梢,这具标本在使用完毕后,由实验室负责送去殡仪馆火化。最后,骨灰将安葬在三山陵园的遗体捐献者园地。“纪念园中树立着纪念碑,碑上刻着捐献者的名字、性别以及他生前最欣赏的一句话,志愿者的家属可以随时到陵园祭奠。”王玮说。据了解,市红十字会还将在三山陵园建设“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馆”,增加捐献者的影像和文字资料。

》》》遗体捐献主体为“高知”阻力来自家属

“目前,捐献遗体的主要‘高知’,包括一些老干部,另外一大部分是曾经受到救助的群体。”福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胡晓强表示,虽然近些年随着遗体捐献知识的普及,遗体捐献的登记信息逐年增多,但实际捐献者仍较为集中。

“尽管遗体捐献困难重重,但最主要的阻力还是来自亲属。”胡晓强说。

2005年9月,我省出台了《福建省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使器官移植有了法律依据。但器官移植只是遗体捐献诸多作用的一方面,遗体捐献的更大作用体现在医学研究方面,而与这方面有关的全国性法规并未出台。

【关键词:好转】

》》》遗体捐献登记量和捐献者数量逐年增加

“2010年可以作为遗体捐献的一个分水岭。”胡晓强说,在2010年之前每年遗体捐献的登记者不到100人,实际捐献者仅是个位数。可随着遗体捐献信息的普及,2010年以后,每年遗体捐献的登记人数均超过100人,2012年达到近500人,实际捐献者每年也都在两位数以上。

胡晓强说,目前实际捐献者中最大岁数为102岁,最小的是仅8天的婴儿。“随着‘80后’观念的不断更新,遗体捐献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8天婴儿’的父母就是一个例子,他们都是‘80后’。”胡晓强说。

目前市红十字会正在筹划成立遗体捐献联谊会。胡晓强表示,成立联谊会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让志愿者们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福州晚报记者 张旭 陈鹤 实习生 陈天诺/文 王玮/供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