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长乐:父亲留下遗书嘱咐丧事从简 儿女迫于压力花费10万违心办丧宴

2014-01-21 07:07  本地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父亲遗书 丧事从简不分钱不要乐队

    迫于压力 儿女花费10万违心办丧宴

  老人亲笔书写的遗书

本报讯(记者余少林文/图)丧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动则宴请宾客上百桌,席间还发红包,一场宴席下来,要花费不少钱财,这种情况在长乐已是司空见惯。但长乐有这样一位老人,生平生活简朴,看不惯丧事或婚宴铺张浪费,59岁患癌症晚期,弥留之际,写下遗书,叮嘱后人节俭料理后事。不过,老人的子女还是迫于家族的压力,按照当地的风俗办丧事,花费10万元席开27桌,并给参加丧宴的亲友每人分发100元红包。

一场看似风光的葬礼也完全违背了父亲生前的意愿,后人小林愧疚万分。

父亲留下遗书嘱咐丧事从简

近日,在长乐一本地论坛,一则《一位长乐父亲的遗书》得到众多网友力挺。发帖子的网友“零点的鬼”称,“父亲很普通,在别人眼里,他谈不上事业有成,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只有初小文化,却重视教育,他的一个儿子是名校硕士。他曾充满理想,可现实总让他感叹。他愤世嫉俗,尤其痛恨长乐的丧事恶俗。他也很不幸,不到60便身患绝症。他放弃一切治疗,为的是不给儿女添负担。

网友“零点的鬼”还附上父亲临终前的遗书,这是他的父亲用颤巍巍的手写下的人生的最后几行字,遗书写到:

亲爱的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亲戚们、朋友们,生前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厚爱,我首先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如下是我死后的愿望,请你们一定要遵循我的意见:

(一)不分钱,说明很尊敬死者;(二)不要乐队,搞吹奏乐曲是一种笑话,说明活人失去死者的欢乐;(三)不要用录音机假哭,对死者的悲哀是真哭声;(四)也不要道士念经,这是封建迷信,我不喜欢;(五)我走了要穿平时穿过最好的衣服,选一套出来从头到脚这样才放心走……

迫于家族压力不得不按习俗来办

昨日,记者几经辗转联系上发帖网友“零点的鬼”小林(化名)。小林告诉记者,这份遗书是他的父亲林建(化名)写的。去年9月18日,他的父亲因患胃癌晚期病逝,离世时才59岁。去世前的2个月,他的父亲偷偷地写下遗书,嘱咐他们在其死后,一定要节俭办理后事。

小林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他所在的村庄,操办丧事比较简单,没有收礼,也不分钱,后来随着金峰一带有钱人大操大办丧事的习俗蔓延,他们村也受到熏染,逐渐发展为丧宴席间也分发红包的风俗。“我们开始坚持要按父亲的遗愿料理丧事,但亲戚非要求按风俗办,否则就和我们断绝往来,迫于家族的压力,最后还是无奈按照村里的习俗办丧宴,摆了27桌,请了约270人,席间每人发了100元红包,整场下来花了近10万元。”

小林表示,丧宴花费的10万元中,他自己和妹妹出了5万元,余下的部分由亲戚出。虽然和长乐有钱人给每位宾客分发3000、4000元的红包相比,100元算少,但他是工薪阶层,家境一般,花几万元办丧事,压力还是挺大的。

不过,对小林来讲,压力还不是来自钱,而是他没有完全按照父亲的遗书去做,“对父亲的愧疚是,一场看似风光的葬礼也完全违背他的意愿。”他之所以在网络上发帖,只是想秉承父亲生平的意志,呼吁更多的人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恶习。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表示,办丧酒给宾客分钱,在长乐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这种做法做得有点过,是有钱人互相攀比而慢慢演变成的一种陋习,不少家境一般甚至不富有的人也勉强去做。他认为,老人去世,后人花点钱敬点孝道无可非议,但不提倡摆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而没钱的人也没必要充阔气,给自己造成很大的负担。“小林的做法可以理解,既要遵照父亲的遗愿,又要照顾到当地的风俗,一场丧事下来花几万元不算太多,席间也才分了100元,可见没有攀比。”

父亲生平

为了省车费曾徒步走回城关为人仗义曾资助贫困生上大学

“我的父亲生平就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小林说,他的父亲从小在农村长大,习惯了简朴的生活。“父亲在世时,有时每月的生活费只要300元,我们常常叮嘱父亲吃好穿好,不要太省,但老人节俭的习惯一直改不了。”

小林介绍,他的父亲在福州做生意,开了家店铺,平日里常在福州和长乐之间往返,但老人就是舍不得花钱搭乘客运大巴车,而是骑着电动车来来回回。他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他的父亲在营前花了几块钱买了本书,而后为了省下车费,从营前徒步走回城关。

“父亲生前就看不惯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小林说,他的父亲每每听说别人办丧事,摆了几百桌,发了不少钱,不止一次念叨,“人都死了,家人都很伤心了,哪还有分钱的道理。不分钱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花这么多钱,还不如捐出来做些公益事业。”

而小林从小受到父亲节俭观念的影响,2009年初,他结婚的时候,老人交代他,婚宴一切从简,他按照父亲的意愿,才置办了两三桌酒宴,请最亲的人和好朋友吃吃饭。

小林说,他的父亲读完小学2年级就辍学了,后来当了木工,卖家具,但一直渴望求学。“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自学成才,我读小学时,他常跟着我学写字,还买了新华字典自学。父亲生前特别爱读诗写诗,一本《唐诗三百首》被他翻烂了,而他在厚厚的一本日记本上,写满了120多首无题诗歌。”

在小林拿出的一本日记本上,记者见到了老人生前写的诗歌,尽管缺乏章法和韵律,但在小林看来,这已经相当不容易。

正因为对知识的渴望,老人虽然生活节俭,但对待子女的教育从不吝啬。小林说,父亲自己省吃俭用,但对他和弟弟读书上学,一直大力支持。还在上学的时候,他们交学费或想买辅导材料,父亲从没二话。

而对认识的贫困学生,老人也会给予资助。小林依然记得,当年,他有一个玩得比较好的同学,也考上了大学,两家人常有往来。老人知道他的同学家境条件很差,拿出了2000元资助他的同学上大学。

(应当事人要求,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新闻快评

“习俗”躺枪的背后

“临时工”是个命运多舛的词,常常无辜中枪,颇有种“哑巴吃黄连”之苦。这回,“习俗”也不幸地步“临时工”的后尘。

又是恶俗作祟——这大概是不少读者对诸如丧事大操大办、婚宴铺张浪费等现象的直观感受。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自有其精华与糟粕,可每每有类似现象发生时,“习俗”往往成为首当其冲的攻击对象,这不免让人心生疑窦:真的都是“习俗”惹的祸吗?

以本文中的新闻事件为例,主人公小林(化名)回忆,上世纪90年代时,村里的丧事从简,不收礼也不分钱,可见当时村里办丧事的传统并不奢靡。所谓的“习俗”,是因“金峰一带的有钱人大操大办”后受到了“熏染”,一经蔓延,遗留至今,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顶礼膜拜的“习俗”。

细细想来,这又与“习俗”何干。真正的始作俑者,乃是带起头的那一批有钱人开了个恶俗的先例,于是,不管有钱没钱,都跟风效仿。推而广之,又何止是办丧礼。长乐金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此前因“2.1亿元天价嫁妆嫁女”事件,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面对“始作俑者”,温文尔雅的孔老夫子都痛斥“其无后乎”!“咒”其没有后代。面对这些有钱人之间的炫富游戏,没多少钱的人不仅不排斥,却还要“打肿脸”来抱大腿跟着买单,最后还美其名曰“习俗”,这种跟风似乎“愚蠢”了些。

新闻事件的发生地长乐,是福建著名的侨乡,过去数十年,一代代长乐人海外淘金,白手起家,历经打拼、创业的辛酸;如今事业有成者囤积起一笔笔财富,从乡村中走出一代代长乐人富起来了,成为名副其实的“土豪”。

“土豪”是时下的流行语,这其中既有“豪”的自信底气,却也不免多了些“土”的自嘲成分。曾经穷,所以办事从简;如今有钱了,所以出手阔绰——这大概是不少有钱人的行事逻辑。

讲究排场,追求气派,姑且将之称为“土豪式的消费文化”。先富起来的一批“土豪”,对待财富的处置方式,还处在一种原始甚至野蛮的阶段。

朱德庸说,“这十年里,我看到亚洲国家的人们,先被贫穷毁坏一次,然后再被富裕毁坏另一次。”“土豪”多了,这是件好事,至少有人因此摆脱了贫穷。不过,我们更希望看到,能有越来越多的“土豪”们觉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