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云门寺拆除重建挖出古代石雕 或与郑和有关
2014-01-16 07:59 余少林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初考为宋明之物,位于长乐云门寺明朝时期郑和曾多次修建该寺法宇 在长乐云门寺地下挖出的古代石雕 □本报记者 余少林 通讯员 蒋滨建 文/图 始建于宋代的长乐云门寺年久失修,近日,该寺的正殿拆除重建时,工人从地基中挖出精美的石雕,石雕上雕刻着宋代的文武官员,人物栩栩如生。历史专家初步判断,该石雕为明宋之物,或为明朝时期长乐人为纪念郑和所刻。 云门寺拆除重建意外挖出地下石雕 昨日,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蒋滨建获知此消息后致电本报。记者随后来到长乐云门寺施工现场并看到新出土的石雕。石雕有三块,均为花岗岩材质,一块青石浮雕,两块白石浮雕,浮雕边沿有断裂的痕迹,青石浮雕上雕刻着文官、武官和佛像,栩栩如生,白石浮雕上则雕刻着一名戴着官帽的大人牵着一名小孩,人物惟妙惟肖,另外一块半圆戒石,断成两截。 据女住持传源法师介绍,云门寺正殿由于年久失修,被白蚁侵蚀,危及古建筑的安全,近日在拆除重建挖掘正殿地基过程中,工人们意外发现了埋在地下的精美石雕。 郑和曾多次到云门寺修建法宇、佛像 长乐历史老师郑巧蓬对长乐历史深有研究,“经初步考证,该石雕为宋明时期的雕刻。”据他介绍,云门寺位于长乐市琴江鹤山,始建于宋嘉定元年(1208年)。云门寺与郑和关系非同一般,明永乐十年(1412年),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携2万多舟师驻长乐太平港,给长乐带来繁荣与文明,曾多次到云门寺修建法宇、雕塑佛像。永乐10年(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此次航海时间较长,郑和于1415年回国,分遣船队一年后返回。可以确定就是在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前修复了云门寺,现存建筑保留明代风格。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木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有庭院,左右为钟鼓楼,均为攒尖顶。 据《长乐六里志》记载及民间传闻,明初云门寺遭遇一场大火,云门寺所剩无几。永乐十年,郑和登云门寺,赠巨资重建云门寺,致使寺庙重放光彩。 石雕或是明朝长乐人为郑和所刻 “文武百官的石雕不可能随便做,只有像郑和这样的高官才能有资格设立,猜想是民间为他雕刻的。明朝时期,长乐人为了感激郑和恩德,在云门寺立了郑和长生位和郑和木刻像,底座为四角金刚顶托,中间人物为郑和,上面为木刻郑和像。”郑巧蓬说,文革中,云门寺遭到破坏,唯独郑和木刻像保存至今,可惜石雕底座不知去向,一直没有找到。发现的石雕可能是当时被破坏后,被人特意藏放在佛座底下,才得以保存至今,但是否就是这座挖出的石雕底座有待进一步考证。 郑巧蓬介绍,郑和第四次下西洋,作为回教徒的郑和希望借助佛祖神力来保佑他平安率领庞大的舟师完成下西洋的使命,所以青石石雕突出对佛的虔诚,四周由四大金刚护法,郑和希望佛主引导他平安到达西域,追求他的远洋之梦。 而长乐市科技文体局副局长刘端佳也表示,特别是其中的两块白色浮雕年代久远,上面雕刻的戴着宋代官帽的大人牵着一名孩子,可能隐藏着一段颇有意思的故事,遗憾中间残缺。尽管如此,仍是极为少见的石雕。 云门寺罕见石雕的发现也引起福建省文史馆馆长卢美松馆长的关注。卢美松在收到现场的石雕照片后表示,从照片看,这是很有价值的古代石雕,至于具体年代,他准备近期请福建博物院专家一起到现场查看。 |
相关阅读:
- [ 01-15]郑和"火攻战"生擒"海盗王" 对方曾劫掠船只超万艘
- [ 01-13]省政协委员呼吁建立福建郑和纪念馆 弘扬海洋文明
- [ 01-07]海外侨领关注福州两会:福州新区建设融入郑和下西洋元素
- [ 01-01]中国航海博物馆迎新 情景剧《郑和下西洋》首演
- [ 11-10]郑和先祖或与印度人同宗 其直系先祖源自波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