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吴石将军的福州印记:少小从军 誓死北伐护共和

2014-01-14 16: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吴石与妻子王碧奎的结婚照,摄于1923年

吴厝村1号,吴石将军▲的祖屋,如今已难寻吴石的印记

吴石与家人在日本的合影,摄于1934年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海峡都市报)

原题:少小从军誓死北伐护共和

从福州出发,他开始了一生的征战,故乡却始终梦萦魂绕;百年沧桑,福州还留下哪些吴石将军的印记?本报记者探访其故居、求学地,感受吴石相伴一生的家国情怀

关注理由 福州,对于吴石将军而言,不仅仅是出生地这么简单。他在福州求学,真正开眼看世界;他在福州参军,投笔从戎誓死北伐;他拜福州籍大师为师,文人儒雅气质影响其一生;他用福州话朗读《孟子》,以解思乡愁苦;甚至在日本求学时,吴石都将寓所取名为“榕庐”。

福州,给少年吴石注入了相伴一生的家国情怀,从福州出发,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百年历史沧桑,福州还留下哪些吴石将军的印记?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寻找吴石的故居、求学地,体会吴石对于福州的特殊情愫。

1.吴氏宗祠里没留下吴石遗物

江水拍打着码头,大榕树的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史料记载,120年前的9月14日农历中秋节,正是在这样的江水秋风中,吴石出生于闽侯螺洲乡。

如今,螺洲乡已成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听说记者来寻访吴石故居,村民们热情地带着我们去了吴氏宗祠,“最近这些年,越来越多人前来瞻仰吴石将军,他是我们这儿的骄傲”。

江边,螺洲镇吴厝村1号,一处不起眼的小院子,正是吴氏宗祠,正如很多史料描述的:“吴石诞生于螺洲一个家徒四壁的寒儒之家。”

推开木门,记者看到一座两进的木结构院落。楼房大部分已经翻新重修,只有正厅还保持着百年前的原貌。吴石的孙侄吴行还住在老宅里。聊起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祖辈,61岁的吴行摇摇头说,因为他少小离家,很少听父辈说起过吴石,如今的吴氏宗祠里,也没有留下吴石的遗物,“但我知道,他的根,在这座老宅中。”

2.格致书院求学注入爱国情怀

位于法海路41号的福州格致中学,是我省最早的中等学校。记者步入校园,被学生们的青春气息感染,当年的吴石,就是在这里受到爱国热潮的感染,做出参军北伐的决定,开始了传奇的军旅生涯。

幼时的吴石体弱多病,他在自传中写道:“频为疟疾所苦。”但是,父亲对这个羸弱却聪慧的孩子,寄托了特别的期许,多方筹措学费,让吴石一次次辗转求学。

1902年,吴石8岁时,清末“帝师”陈宝琛在螺洲老家办起了螺洲公学,吴石父亲成为其中一名老师。吴石便跟随父亲,旁听国文课程。从螺洲公学到福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再到福州开智小学堂(1954年改为福州市第十四中学)。吴石从螺洲来到福州城里,逐渐打开看世界的眼界。

吴石在自传中回忆道,在开智小学堂就读的一年里,老师大多是当时福州进步人士,标榜新学,富有革命性。在这里,吴石读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等历史,知道国家、民族有被瓜分的危险,而“余之文学根底,得以奠立初基”。

1911年初,吴石再次转学,进入了名气很大的榕城格致书院,也就是后来的福州格致中学。第一次接触西方教育,让吴石新奇震撼,校园里涌动的爱国热潮,也让少年吴石热血沸腾。

3.加入学生军护卫孙中山

当时,格致书院学业优秀者,可以直接保送到美国名校深造。可这年秋天,辛亥革命爆发,福州光复,目睹一系列巨变,成绩优异的吴石做出了一个让家人吃惊的决定——投笔从戎。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下令出师北伐。福建军政府迅速行动,组织福建学生北伐军北上。在寒冷的冬夜,开智小学堂的师生们,发出了为保卫共和,参军北伐的号召。接到学堂好友的报信,吴石毅然决定参军北伐。

1月17日上午,300多名福建学生北伐军在福州东岳庙出发,18岁的吴石是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他们高唱着自己新编的“祈战死歌”,“我省宝刀真利器,快活沙场死,短衣匹马出榕垣……”经南大街,直过万寿桥,一路上万人相送,一直来到了马尾罗星塔下。

少年吴石就是从这里,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而这一去,便与家乡福州分别许多年。

福建学生北伐军而后前往南京,与浙江北伐学生军合编成陆军部入伍生团,曾护卫孙中山前往明孝陵祭奠。

4.在闽征战多年数次历险逃生

随后,吴石进入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前后受业4年,与张治中、蔡廷锴、宋希濂、白崇禧等同班学习,无论年终考试还是毕业考试,总是全校第一,吴石也因此被称为“保定军校状元”。

吴石三子吴韶成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军校学习期间,父亲都要从微薄的津贴中挤出几元钱寄回福州老家,同时在问安信中,附上近期作文和邮票,请祖父批改寄回,还将所有回信都郑重妥存并粘贴成册,“父亲告诉我们,这是传家宝,家风不可丢,要世代传下去。可惜这些东西都在战乱中丢失了。”

走出保定军校大门,23岁的吴石回到福州,但是,“吾闽本无地方部队……故余回闽侯,历时五月,一筹莫展。”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当时闽督李厚基是袁世凯爪牙,福建也发起“驱李运动”,组建闽南军。吴石接到密召,悄悄来到了厦门鼓浪屿,加入了闽南军。

谁料,“驱李”计划败露,李厚基部登岛围捕,吴石等几人搭乘小舢板逃往广州,加入了“征闽靖国军”。一年后,征闽军入闽作战,作为上尉参谋的吴石,“每出入枪林弹雨中,无所畏惧。”

这段时期,八闽大地战火纷飞。吴石自传中写道,保定同学张贞成立了闽南民军,力邀他出任工兵大队队副兼连长,吴石第一次真正带领部队作战。1922年,吴石突发严重的喉疾,不得已结束了动荡的民军生涯,来到北京治疗。

5.

给日本寓所取名“榕庐”

2年的赋闲生活,吴石做了两件大事,先是拜当时也在北京的福州籍诗词大家何振岱为师。大师的文人气质,影响吴石一生,“爱好词章从此始”。

1923年的冬天,经族人介绍,30岁的吴石与20岁的同乡王碧奎相识相爱,在螺洲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婚后不久,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石再次投身军旅,到1929年,已升任福建省军事厅参谋处处长的他,却提出要去日本学习最好的军事理论。

带着理想,吴石东渡日本,先就读于日本炮兵学校,随后转入日本陆军大学。不久,日本同学因为他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

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便给吴石安上了一个“十二能人”的头衔。身在异国,吴石想念着家乡。吴韶成说,父亲在日

本留学时,将自己在东京的寓所取名为“榕庐”,以表达对故乡深情的眷念,“在给友人去信,最后都不忘署上‘写于榕庐’四个字。”

吴石之子:“父亲最爱福州菜”

吴韶成讲,父亲常拿一本《孟子》,用福州话教孩子们高声朗诵,以此聊解乡愁,而收到家乡人邮寄来的肉松、燕皮等土特产品,都会让吴石高兴许久。“父亲最爱福州菜。”吴韶成说,那时日本朋友来家中,父亲总会让母亲做上一桌太平燕、糟鸡等福州菜,“还有人上门向母亲拜师学做福州菜。”

国内不时传来的日军侵略消息,让吴石揪心,“安得神州坚众志,古来三户足忘秦。”他用心收集最新军事动态,写成《最新军事航空述要》一书,所得书款全部捐给中国航空事业。1934年秋,吴石以第一名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带着收集到的军事书籍和秘密材料50多箱,回到了祖国。

吴韶成告诉我们,他们举家乘苏联邮轮回到上海。航程近五昼夜,中间有两天风浪特大,母亲和大哥、小妹晕船,躺在床上不想动,唯独父亲带着他这个小男孩上了甲板,远眺太平洋风光,父亲说道:“你看!天有多大,海有多宽!风浪不停地拍打着,多么伟大!”

□提醒

旅日回国的吴石将军,尽管长期住在南京,但仍牵挂着家乡福州。福州遭遇特大洪灾,他发动捐资赈灾;福州周围要建半永久性工事,他尽力阻止,终于保下了古城;国民党298箱军事绝密档案,也是因吴石的运筹帷幄,最终留在了福州。在福州,记者将继续寻找吴石的印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