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的福州印记:少小从军 誓死北伐护共和
2014-01-14 16: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4.在闽征战多年数次历险逃生 随后,吴石进入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前后受业4年,与张治中、蔡廷锴、宋希濂、白崇禧等同班学习,无论年终考试还是毕业考试,总是全校第一,吴石也因此被称为“保定军校状元”。 吴石三子吴韶成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军校学习期间,父亲都要从微薄的津贴中挤出几元钱寄回福州老家,同时在问安信中,附上近期作文和邮票,请祖父批改寄回,还将所有回信都郑重妥存并粘贴成册,“父亲告诉我们,这是传家宝,家风不可丢,要世代传下去。可惜这些东西都在战乱中丢失了。” 走出保定军校大门,23岁的吴石回到福州,但是,“吾闽本无地方部队……故余回闽侯,历时五月,一筹莫展。”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当时闽督李厚基是袁世凯爪牙,福建也发起“驱李运动”,组建闽南军。吴石接到密召,悄悄来到了厦门鼓浪屿,加入了闽南军。 谁料,“驱李”计划败露,李厚基部登岛围捕,吴石等几人搭乘小舢板逃往广州,加入了“征闽靖国军”。一年后,征闽军入闽作战,作为上尉参谋的吴石,“每出入枪林弹雨中,无所畏惧。” 这段时期,八闽大地战火纷飞。吴石自传中写道,保定同学张贞成立了闽南民军,力邀他出任工兵大队队副兼连长,吴石第一次真正带领部队作战。1922年,吴石突发严重的喉疾,不得已结束了动荡的民军生涯,来到北京治疗。 5. 给日本寓所取名“榕庐” 2年的赋闲生活,吴石做了两件大事,先是拜当时也在北京的福州籍诗词大家何振岱为师。大师的文人气质,影响吴石一生,“爱好词章从此始”。 1923年的冬天,经族人介绍,30岁的吴石与20岁的同乡王碧奎相识相爱,在螺洲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婚后不久,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吴石再次投身军旅,到1929年,已升任福建省军事厅参谋处处长的他,却提出要去日本学习最好的军事理论。 带着理想,吴石东渡日本,先就读于日本炮兵学校,随后转入日本陆军大学。不久,日本同学因为他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书、能画、 能英语、能日语、能骑、能射、能驾、能泳,便给吴石安上了一个“十二能人”的头衔。身在异国,吴石想念着家乡。吴韶成说,父亲在日 本留学时,将自己在东京的寓所取名为“榕庐”,以表达对故乡深情的眷念,“在给友人去信,最后都不忘署上‘写于榕庐’四个字。” 吴石之子:“父亲最爱福州菜” 吴韶成讲,父亲常拿一本《孟子》,用福州话教孩子们高声朗诵,以此聊解乡愁,而收到家乡人邮寄来的肉松、燕皮等土特产品,都会让吴石高兴许久。“父亲最爱福州菜。”吴韶成说,那时日本朋友来家中,父亲总会让母亲做上一桌太平燕、糟鸡等福州菜,“还有人上门向母亲拜师学做福州菜。” 国内不时传来的日军侵略消息,让吴石揪心,“安得神州坚众志,古来三户足忘秦。”他用心收集最新军事动态,写成《最新军事航空述要》一书,所得书款全部捐给中国航空事业。1934年秋,吴石以第一名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带着收集到的军事书籍和秘密材料50多箱,回到了祖国。 吴韶成告诉我们,他们举家乘苏联邮轮回到上海。航程近五昼夜,中间有两天风浪特大,母亲和大哥、小妹晕船,躺在床上不想动,唯独父亲带着他这个小男孩上了甲板,远眺太平洋风光,父亲说道:“你看!天有多大,海有多宽!风浪不停地拍打着,多么伟大!” □提醒 旅日回国的吴石将军,尽管长期住在南京,但仍牵挂着家乡福州。福州遭遇特大洪灾,他发动捐资赈灾;福州周围要建半永久性工事,他尽力阻止,终于保下了古城;国民党298箱军事绝密档案,也是因吴石的运筹帷幄,最终留在了福州。在福州,记者将继续寻找吴石的印记。 |
相关阅读:
- [ 01-10]专访吴石将军之子:父亲的一生“忠、善、勤、清”
- [ 04-02]螺洲出英才虎穴藏忠魂——探访吴石将军故居(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