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发展建言:缓解交通压力 优先发展新能源公交
2014-01-09 09:33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七个渠道缓解榕城交通压力 九三学社福州市委员会课题组 近年来,福州汽车与道路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合理规划道路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梳理整合公交线路,挖掘道路潜力,适当限制小车使用,规范交通行为等显得尤为重要。 榕城交通的 主要问题 早期城市发展规划滞后。我市早期采取以鼓楼台江为核心摊大饼发展方式,造成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剧增。 道路结构不太协调。市区的道路网总体呈现“环+方格网”状,各等级道路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循环能力较差,大多数主干道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交通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停车设施不足,截至2011年底,市区停车位需求超过31万个,缺口超过17万个。交通硬件设施建设仍显滞后,灯控路口设置不尽合理、渠化道路不多、标志标牌不全,特别是中心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被占用现象普遍。 交通出行结构不太合理。公共交通供给不足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趋势,使得我市城市公共交通、非机动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远远小于私家车的增长速度。 缓解交通的 七项建议 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构建多核心城市空间。抓住建设东部新城机遇,疏解老城,再造一个福州城市的核心,形成“双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可将老城区的一些医院、学校等公共资源,如省妇幼保健院、协和医院等外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将轨道线延长至闽侯甘蔗、青口、马尾、长乐等组团。 做好城市路网规划建设,建立中心城区“十字”走廊,对工业路—国货路、六一路主要路口采取上跨或下穿形式进行快速化改造。充分利用小街巷、小胡同开辟新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形成循环系统。科学设置单行道和“禁左”,以高峰期限时通行为主,其余时段疏导通行为辅,提高路网的有效利用率和通行能力。 完善静态交通设施,加强停车场建设。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路侧停车为补充,加大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在保持各种建筑景观和功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或建设生态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在重点区域应用电子屏幕、手机等平台提供诱导服务,为公众提供停车场位置及空闲停车位数等实时信息。 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改造主干道的交通信号灯,实现流量和“绿波”通行控制。除了人车混合、拥堵严重的道路外,非干道尽量不设中央隔离护栏。干道尽量用边护栏代替中央隔离护栏。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降低公交线路重复,对多条线路停靠同一站点的,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分开设置。合理控制线路曲折系数,尽量采取直来直往模式、直角模式、口字形模式、长方形模式等模式布局,减少公交车的转弯次数。改善公交线路结构,开设高峰线、夜车线、旅游线、学生专线、快车专线等。 控制和引导小汽车使用。可用经济杠杆调节车辆进入拥挤地区,如收取拥挤费、提高市中心区域的停车费、实施差别化停车价格、单双号限行、车牌拍卖等。 完善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恢复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过完善行人交通安全设施,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分离。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建立便捷的步行、自行车与公交车接驳体系。加强步行交通辅助设施建设,实现行人过街桥涵化,在重要人流吸引点的步行通道上建设连续的风雨连廊系统,在人流集中的商业、旅游区及地铁长通道内设置自动人行道等设施。 优先发展新能源公交车 福州市节能协会课题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目前在福州市公交企业应用与发展迅速。 笔者建议,逐步调整和改善公交车用能结构,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城市规模和人车比制定投入计划。以福州地区为例,2015年,市区公交营运车辆将达5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占营运车辆总数的35%。福州公交现有营运车辆逾3000辆,缺口近2000辆,这些差额应全部购买新能源车。现有的柴油车,以大约200辆/年的速度报废,也应购买新能源车补充。 选用合适的城市公交新能源客车。应该坚持混合动力的技术路线不动摇。纯电动客车作为战略取向,现阶段宜少量做示范应用。同时,可以试点使用不同于纯电动客车的增程式电动客车(一种在行驶中给电池不断充电的电动车)。 完善激励政策,争取更多相关扶持。建议公交主管部门加强与政府节能减排主管部门、财税部门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研究基于汽车燃料消耗水平的奖惩政策,安排政府性引导和补偿资金,鼓励并积极引导公交企业使用节能环保型车辆和装备等,加快淘汰高能耗车辆及落后装备设施,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来源:福州晚报) |
相关阅读:
- [ 09-05]地铁围挡围住了福州交通,如何疏堵请建言
- [ 01-24]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公路交通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