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包骞 实习生 洪佳雯 刘灿) 随着春节临近,返乡购票大战拉开大幕。农民工朋友们是否仍遭遇购票难?购票渠道多样化,不同的社会群体会如何选择?针对不同人群的购票需求,有关部门的政策或技术支持是否到位?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网络订票普及度有所提高,大多数农民工还是排队买票 1月2日,记者来到福州火车站北站售票大厅。只见17个窗口均可购票取票,且都受理通过互联网和电话订票的旅客取票。每个窗口前都排着20人至25人的队伍,自动售(取)票机处设了3个银行卡专窗,排队的人相对较少。春运高峰还没到来,但已有不少在榕务工人员或带着家人或和工友一同返乡。记者在现场采访了18位在榕务工人员,有3位的返乡票是通过网络渠道购得,15位直接排队买票,其中有8位表示懂得如何网络订票。 在榕务工的山西人老王对记者说:“我来福州打工两三年了,每年都是排队买票。当天买完票就能当天走,方便!”当记者问是否懂得网上订票时,他笑着说:“对于我们这些打工的人来说,平时在工地就忙不过来,哪有空为了买张票特地去上网,还不如直接排队买票来得实在。” 虽然春运前夕票务尚不算紧张,但从泉州来福州转火车的方先生对记者说,福建气候温暖,工资较为理想,适合务工,所以这几年来福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人流量加大,车次却没有增多,所以买票比以前难了,尤其是往河南、河北。所以只好早点买票,要不然就回不去了。” 电话订票流程繁琐,多数学生选择网络订票 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网络订票。 福州大学的刘同学老家在湖南浏阳,因为路途遥远,她很想买到硬卧票。“有一次为了确保在网上买到票,早上5点多把舍友叫起来一起刷票。特别惊险刺激!掐着刷新票的时间去买,基本上都没问题。今年回家的票我已经买好了,心里总算少了一块大石头。”小刘感慨地说。 记者问,为什么选择网络订票?小刘回答:“快捷方便,省去了在车站排队的时间和麻烦。另外,网络提前20天,车站代售点只提前18天,即使网上买不到,还可以选择其他途径,就好像买了双保险。”小刘表示她曾尝试过电话订票,但订票电话基本上都处于忙碌状态。她说:“电话订票流程繁琐,程序死板,不像网络可以直观地比较车次信息。” 1月2日起,福州火车站自动售(取)票机升级完毕,并增加售(取)学生票功能。记者现场观察,有七台机器可购取学生票。正在用机器取票的福州某高校大三学生陈同学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都是网上订票再排队取票,从大学城赶过来要一个多小时,排队至少要半个小时。现在用机器取票几分钟就搞定!” 据福州火车站官方微博提醒,在用自动售(取)票机购(取)票前,学生须确认本人的学生火车票优惠卡(以下称“优惠卡”)内已正确填写入:姓名、二代身份证号码、乘车区间。取网购车票时,应确保优惠卡内信息与在12306网站注册时填写的信息一致。另外,使用优惠卡在自动售(取)票机购(取)学生票与在火车站售票窗口或火车票代售点购(取)学生票一样,除火车票面标定的费用外,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团购门槛降低,许多中小企业选择团购 去年12月8日,铁路部门就启动针对务工人员而设的“五人团购”政策。 记者来到金辉大厦的铁路国际旅行社,发现办理团体购票的客户大多来自中小企业,农民工团体购票的办理数量相对较少。来团购的小张说:“我也是听朋友说,才知道可以团购。过来问一下具体的购票流程。这样挺方便,不像去年要10个人才能团购。” 旅行社咨询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咨询处每天都会有几十个人过来咨询,现在买票是越来越方便了,可以电话订票、团购或者网上订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经办人对记者说:“团购的手续有点多,但是可以一次性帮十几号人买票,省得大家去排队,挺好的。” 也有企业员工向记者表示:“公司没有帮我们办团购,我也没听说,我们都是自己网上订票。” 1月3日,记者再次来到铁路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表示团购已结束。王先生从莆田赶回福州,为自己企业的农民工买票。他说,去年在这里成功购买了六十几张票,今年有50人等着回家,他出差回来晚了没赶上团购。看来,只能帮他们包大巴车回家了。 |
相关阅读:
- [ 01-06]购票高峰日12306又崩溃 显示有票却无法购买
- [ 01-06]排队:无法逃脱的生活方式
- [ 01-05]12306再引国人吐槽 评论称铁路购票需过春运大考
- [ 01-05]12306网站回应“购票验证码”“假身份证囤票”问题
- [ 01-05]南京高校学生排队上图书馆 场面堪比春运
- [ 01-04]12306网站升级验证码 动态码变带底纹干扰线静态码
- [ 01-04]春运抢票战打响 铁路警方:电话订票网上购票更快
- [ 01-04]12306网站又遇注册难 反复激活20遍仍不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