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全力推进新区开放开发 建两岸合作交流主体区
2014-01-04 08:22:24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焦点二:走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道路 建设生态型新城区 科学规划福州新区生态功能结构,形成“生态屏障—生态绿核—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城市绿地”的生态景观格局。依托福州丰富的山体资源和森林资源,打造福州新区外围的绿色生态屏障。依托新区内坡地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形成绿色自然空间,重点做好闽江河口三角洲区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打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品牌,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依托新路网框架和河流生态系统,规划建设绿化带和景观带,构建新区生态廊道系统。 按照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原则,有序推进罗源湾和江阴港区的港口岸线开发,保有适当规模的预留港口发展岸段。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设计琅岐岛、粗芦岛开发方案,结合全国海岛开发安排,适时推进连江洋屿、罗源洋屿、目屿岛、黄官岛等海岛开发进程。 按照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认真落实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严格环保准入,优化区域产业发展布局,从严制定不同组团产业准入目录,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节能减排强制约束机制,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新区工业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标准。 构建便捷轨道交通 重点加快以地铁和轻轨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5、6、7、8号线为主构建联系老城区与长乐新城间的便捷轨道交通通道,有序推进福州~福清、福州~连江/罗源城市轻轨建设,预留闽侯~福清城际通道用地、罗源~莆田城际用地,形成便捷通畅的城市及组团间轨道交通网络。大力推广拥有轻轨交通、电车、新能源汽车等多种绿色交通工具,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加快建设慢行交通基础设施,打造沿海景观道路体系, 加快福州老城区和新区城镇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加强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实施直饮水工程试点建设,全面覆盖新区公共场所;强化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城市。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服务民生为重点,建设民生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智慧福州、数字福州”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推进城市污水“厂网并举、(污)泥(污)水并重、再生利用”建设,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环保排放要求;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项目,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打造一批宜居小城镇 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引导有条件的城关镇加快建设,形成支撑福州新区发展的次中心城市。坚持建设服务与生产服务并重、项目配套与生活配套并重、发展保障与社会保障并重,全面加强松山、黄岐、马鼻、官坂镇、透堡、晓澳、东岱、浦口等各类产业集聚区周边城镇建设,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大力推动城镇特色化发展,突出抓好龙田、高山、琯头、江田等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通过典型带动,加快新区城镇化进程,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宜居小城镇。 焦点三:成为引领开放发展的承载区 提升中心城市服务功能 以增强承载能力为重点,发挥新区科技、人才、金融、资本等方面的聚集效应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研发等服务功能,大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为闽中、闽东北发展及全省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按照“东扩南进、沿江向海”思路,拉开城市空间框架,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保护和发挥山、海、江、城、岛自然人文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系统化网络化建设力度,提高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增强在全省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 促进周边地区一体化 探索建立福州新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闽东北五市一区的多层次合作机制,做大做强闽东北城市群。依托福州新区加速福莆宁同城化进程,打造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联系更加紧密的福州大都市区,进一步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龙头引领作用。 带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 推进新区与内地城市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支持新区与内地城市开展跨区域口岸合作,设立内地驻福州新区办事机构集中区。组织开展面向台商和内地城市的商务会展活动,搭建内地城市与台湾投资机构的合作平台,带动内地城市引进台商资本,拓展海外市场。探索“产业飞地”新模式,鼓励和支持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建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和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推进东南沿海联动发展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目标,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以产业合作发展为平台,以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核心,深化与东南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合作,构建东南沿海联动发展格局。 焦点四:打造海西经济区现代产业高地 发展八大高端服务业 ——现代物流。推进江阴港保税区、罗源湾散货物流区两大临港物流园区加快发展,打造东南沿海地区集装箱物流和大宗散货物流主要集散地。依托马尾新城,打造现代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物流信息水平。拓展榕台物流合作,加强两地港口对接,开展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试点,发展对台贸易采购、国际中转等业务。 ——总部经济。坚持内外源并重,引进与培育并举,努力增加总部企业数量,引导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将福州新区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台资企业在海西区投资的区域重要总部经济区。 ——金融业。按照连接两岸、服务海西、辐射全国的总体定位,深化金融改革,把福州新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联络,积极引进国内外尤其是台湾地区的银行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到福州新区设立分支机构,营造金融总部经济。加快建设对台离岸金融市场,拓展对台金融业务,先行先试“人民币和新台币计价结算”业务。 ——服务外包。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主动承接跨国公司的离岸服务外包,鼓励和培育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培育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总发包商。主动承接台湾服务外包转移,围绕软件开发、研发设计、动漫制作、金融财务管理、教育服务等服务外包业务,共建海峡西岸服务外包示范区和服务外包基地,创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区。 ——高端商贸。依托马尾、滨海新城开发建设,疏解老城区职能,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商业载体,引进国内外品牌连锁经营的高档商务型酒店,以及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购物中心大型综合性商业综合体,打造服务于海西地区的核心商业区。 ——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福州作为“创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政策环境优势和平台资源优势,切实优化福州新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深度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集成创新,积极与平潭进行对接,探索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将福州新区打造成为面向全国和海峡两岸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创新中心。 ——专业会展。大力发展多门类、高档次、强辐射的现代会展业,吸引国际会展公司和会展承办机构落户新区,争取申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台湾农产品展销会、两岸服务业合作论坛等具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两岸大型会展和大型节庆活动,将福州新区打造成省级专业产品展览中心和海峡两岸区域性会展中心。 ——特色旅游。以马尾新城为核心载体,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借力发展旅游业,打造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以闽江口和福清湾为重点,联动马祖,打造面向海峡两岸的休闲旅游区。推进榕台旅游合作,建设环马祖澳旅游区,在信息共享、联合营销、航线开拓等领域先行先试。 瞄准六产业建制造业基地 ——新型石化。依托江阴深水大港和海西经济区市场优势,加快推进江阴石化园区和鉴江石化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骨干项目,“面向高端,突出特色,链式延伸”,优化发展石油化工,创新发展氯碱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全力推动初级产品大型化、装置集中化、产品精细化、循环生态化的基地化集聚发展,建设海西经济区沿海具有影响力的新兴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特色钢铁。按照国家淘汰钢铁落后产能政策,把握国内钢铁产业布局向沿海转移的机遇,承接异地搬迁改造,发展高附加值精品钢材及关联产业。依托罗源湾绿色不锈钢基地,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需求,发展不锈钢及特钢制品、大型钢结构等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钢铁深加工产业。 ——纺织服装。依托长乐纺织服装基地,重点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围绕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用纺织品调整产业结构,用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纺纱织造、针织、印染,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重点发展高端服装、休闲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等产品。 ——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加强与台湾及国外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分工合作,强化创新能力提升,重点围绕通信、汽车等消费电子产品,建设芯片设计、制造、电子封装、测试产业链,强化电子信息价值链提升。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节能电子、IC设计、通信及消费电子专用芯片、纳米芯片和生物芯片等产业。 ——新能源。大力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结合新能源发展趋势和产业配套条件,优先发展、核能及其装备及配套产业、海上风电装备产业,积极培育生物质能、太阳能等产业,不断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规模化、自主化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新材料。依托化工、冶金等原材料产业优势,依托重点企业和优势科研院所,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一代光电电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等产业。 培育三大海洋新兴产业 ——高端海洋装备。积极参照新加坡、韩国等地区高端船舶发展经验,选取“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发展路径,大力推进国外内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入驻新区,重点发展高端海洋船舶、游艇、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工程装备、海上作业安装平台、海洋潜水和海底工程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等产业。 ——海洋生物医药食品。依托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为支撑,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加强海洋抗肿瘤药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抗心血管病、海洋生物酶及海洋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建设海洋生物医药食品成果孵化区。积极推进福清海洋生物高技术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性食品和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 ——海洋工程材料。依托福州新区产业发展基础,面向高端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产品需求,大力开展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系列多功能防护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发展高端船舶和深海能源钻采装备用高品质特殊钢、海洋防腐材料以及海洋耐压材料等产品。 |
相关阅读:
- [ 08-25]新区建设让福州明天更美好
- [ 08-21]福州谋划建设福州新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