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民生 > 正文

80后男生租一亩田地种菜 都市农夫享受田园乐趣

2013-12-06 17:11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讯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经营自己的“开心农场”,看着亲手种下的蔬菜渐渐长大,既体验到耕种的乐趣,也享受着收获的喜悦。“80后”男生林卫军就是其中一员,今年他租用了一亩农地,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半个农学专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可谓“一举多得”。

自己种菜,给生活增添情趣;吃菜时不再担心农药残留、激素等闹心的问题;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那抹小小的田头绿意更体现了现代人亲近自然、渴望天然的心情:“哥种菜,享受生活。”

小试牛刀却出师不利

6日,记者在林卫军的带领下来到他的“私属农场”,“说是农场,其实也就600多平方米的一块田地,别看小,市场上能买到的常见蔬菜,我这里全有种。”

“现在很多上班一族、白领为了吃到无公害蔬菜,自己去包地种菜,拿来经营的另当别论。”林卫军介绍说,今年2月份,他在福州三环路边上的仓山区竹榄村向当地农户租借了一亩田地,大约600多平方米,准备自种不洒农药、不施肥的无公害蔬菜。

林卫军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卖的菜都很漂亮,其实背后有很多让人不放心的地方,比如农药是否太多,是否违反自然规律栽种,是否化合肥料使用过多等等,总之,大家对餐桌上绿色食品的安全健康更关注了。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由于没有任何经验,他翻地过浅,种了太多品种,间距不足,许久也没见到收成。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试着种下了南瓜,虽然长势喜人,枝干茂盛,可就是不结果或果实太小。为此,他专门向当地农夫请教,对方告诉他一个“秘方”,要先用小刀把南瓜的根茎部穿透,再留下品相好的果实,把剩余的三分之二的枝干修剪掉,方可让果实吸收有限的营养,面面俱到反而无法长出饱满的果实。他照着做了,果然很灵验,结出两个硕大的果实。可惜的是,这两个果实,他自己还没来得及品尝,一个被老鼠咬烂了,一个被人偷了,不知所踪。“打击太大了,种了好几个月,后来我就不再种植南瓜了。”林卫军至今仍念念不忘那两个南瓜。

随着经验的积累,林卫军在种植技巧上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夏天的时候,他种空心菜、木耳菜、西红柿、胡瓜、南瓜、长豆;秋冬季节,菜地里有春菜、鹅菜、上海青、茼蒿、萝卜、香菜、红萝卜、土豆、葱、蒜等品种。“就拿空心菜来说,我4、5月份种下去,可以一直吃到9月份,基本上每个星期收割一次,而且可以在冰箱里保存长达半个月都不会烂。”林卫军说。

接触大自然 一举多得

试种成功后,林卫军惊喜地发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分给很多身边的朋友来共享。

从成本上来说,刨去每年租用田地的2000多元,还要算上来回路费、购置工具等费用。林卫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早上从家里出发到菜地15公里左右,回来15公里,按每公里油费6毛来算,一天要花油费18元,18元能买到两斤萝卜,一斤上海青,一斤春菜,一斤地瓜,一斤白菜和一些葱蒜、香菜,这里面都够吃两三天了;何况还有时间和体力劳动在里面。

尽管看似成本不菲,但林卫军认为,种菜可以一举多得:首先,每天吃到无公害蔬菜,有满足感,身心先健康;其次,种菜后花在电脑里的时间变少了,眼睛好了,颈椎腰椎的毛病也有所缓解;第三,在城市里工作,平时压力大,在菜园子里可以释放、缓解压力,流流汗,当做体育锻炼。

最关键的一点,菜园能带来的不仅仅是新鲜的蔬菜,更是孩子的一片乐园,在水泥城市里,接触自然。林卫军的孩子今年7岁了,上小学一年级,对于孩子来说,看着一粒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最后长成一棵富有生命力的绿植,并硕果累累的时候,是极好的生命教育。

“孩子亲近了自然,也培养了责任心。”在爸爸的教导下,孩子给每种菜做了标签,把种子发芽、生长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每出一棵小苗,小苗每长出一片叶子,他都兴奋不已。

“第一个西红柿长出来的时候,孩子舍不得摘,总希望它长大点,再大点。”林卫军告诉孩子,头果要早摘,后面的果才会又大又好,孩子这才同意把成熟了的西红柿摘下。

“以前孩子只喜欢吃肉,但自己家种的蔬菜,他吃得非常香,连菜汤都喝掉。”孩子的变化,更让林卫军开心。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文/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