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彰显闽都文化特色
2013-12-02 07:18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新福州人歌手大赛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颁奖仪式近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举行,我市选送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新福州人歌手大赛”获项目类“群星奖”。这是该活动品牌继去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近年来,我市挖掘城市积淀的文化内涵,突出闽都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凝结福州城市精神和个性的文化品牌,形成“走进美的小区”“激情广场大家唱”“新福州人歌手大赛”等三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为建设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新市民融入“新福州” 设立于1991年的“群星奖”每三年评一次,是我国社会文化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其中,项目类“群星奖”的奖励对象是基层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福州市群众艺术馆近年来屡摘“群星”。2007年在第十四届“群星奖”评选中,福州评话《网络情缘》荣获“群星大奖”和“群星创作奖”,市群艺馆荣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群星服务奖”,这是全省70多个省、市、县级文化馆(群艺馆)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2010年9月在第十五届“群星奖”评选中,福州“激情广场大家唱”荣获项目类“群星奖”,福州伬艺《水榭欢歌》获得作品类“群星奖”,池小霞获得“群文之星”称号。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囊括该届“群星奖”三大类奖项的设区市。 创办于2000年的“新福州人歌手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原名“外来工作者歌手大赛”,至今已举办了14年。2007年起更名为“新福州人歌手大赛”。10多年来,大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5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在榕工作、学习的新市民参加了比赛。其中,有来福州打工的农民工朋友,有被引进的优秀人才,也有在福州各大专院校求学的学生。在“新福州人歌手大赛”这个草根舞台上,他们用歌声唱响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唱响热爱福州这个新家的情感。 目前,第十四届新福州人歌手大赛海选活动正在进行,该项目荣获“群星奖”,必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文化品位,促使更多“新福州人”踊跃参加该赛事,融入“新福州”的建设中。 打造和谐大家园 日前,在文化部揭晓的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结果中,“福州市激情广场大家唱”列入2013~2015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项目。 据了解,8月14日至15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会。我市代表专程进京“赶考”,现场作“福州市激情广场大家唱”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陈述报告,并当场回答了专家评委的提问,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许。 福州市“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始于2004年,最初是由温泉公园里几名喜爱音乐的群众利用公园中的公共场地因陋就简,自发形成的。这种“新颖”的演唱形式一经推出,就迅速把在公园里休闲、散步和游玩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并逐渐发展成一种经常性活动。 如今,福州市较具规模的“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阵地有100多个,其中省级“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示范点”有80个,经常参与的市民达数十万人。经过近10年的发展,“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已成为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激情广场大家唱 奏响和谐新乐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构筑和谐社区建设,把文化作为社区精神的“魂”,把文化活动作为铸造和谐社区的载体,将社区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纳入规划,进行统筹安排。福州市相继出台了《福州文化强市建设纲要》和《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工作的意见》,为社区文化的蓬勃兴起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走进美的小区”这一品牌活动创办于2000年6月, 4年后活动从演播厅拓展到了广场、社区、军营、学校。近年来,该品牌活动走进乡镇、农村、戒毒所等地,至今已组织了106场演出,受益人数近百万人次,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如今,“走进美的小区”活动有了新的提升,成为文化惠民“六进”(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广场)活动。12月到明年1月底,文化部门将组织开展10场文化惠民“六进”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看到文化“大戏”。 创新品牌放异彩 市群众艺术馆组织承办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被市委宣传部授予“2012年度福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之后,今年又被国台办列入重点扶持项目。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创办于2008年,是近年来创立的新的文化品牌,从“闽都民俗文化艺术节”发展而来,已连续举办了6届,每一届都有提升和创新。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以“传承闽都民俗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主题,以“尊重传统、同根同源、共享欢乐、构建和谐”为理念,努力打造规模大、特色浓、项目多、节目精、参与广的民俗文化盛会,使之真正成为海峡两岸老百姓的节日。 民俗文化节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即突出两岸特色、突出项目交流、突出民俗文化,打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特色品牌,进一步扩大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化节上,两岸民俗表演者携手合作,开展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演出,这既是两岸民俗文化活动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也是让广大市民大饱眼福、流连忘返的大观园、大庙会。 (福州日报记者 吕路阳 文/摄) |
相关阅读:
- [ 11-12]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验收 厦门获奖200万元
- [ 11-07]厦门荣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 10-31]将乐: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 [ 09-27]青岛借力“十艺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 09-16]厦门获评公共文化服务创建示范城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