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政经 > 正文

福州持续深化“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纪实

2013-11-29 07:47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讯 想办理社区事务,只要打个电话,网格管理员立即上门处理;家里有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来解决;走出家门,居家养老站、医疗服务中心、图书馆等设施一应俱全……自从推行“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以来,居民生活更方便了。

最早发端于鼓楼军门社区的“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从试点、推广到全面推行,走过了近3个年头,如今已成为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密码”。

3年成长锤炼“135”在社区开花结果

2010年,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林丹率先尝试,探索总结出以“建强党组织一个核心,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健全服务社区群众的五项机制,实现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为内容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

在总结军门社区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福州推广这一党建工作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模式获评第二届全国基层党建最佳案例“创新案例”,国家民政部也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在荣誉面前,福州市没有止步。今年初,福州市委组织部在充分调研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下发“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实施标准》,涵盖社区党建和社区工作4个大项42个小项,让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更加明确、规范。

同时,市委组织部启动“一十百”党建精品示范社区建设,即采取整体谋划、分类选树、集群辐射的办法,以军门社区为标杆,在全市培育十个精品、百个示范点,使社区党建工作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服务不断提升“135”让居民得到实惠

“李主任,我想办理‘未婚未育未抱养’证明,今天就要用,行不行?”日前,金斗社区居民小许打了个电话。几个小时后,社区分管计生的副主任李銮英就把办好的证明送到了小许家里。这就是“居民动嘴我跑腿”“居民困难我帮忙”服务。

各社区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让百姓生活更加方便。一方面,从“硬件”方面筑牢社区服务的物质基础。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福清、闽侯等地增设社区便利店;鼓西、鼓东、金山、下渡等街道的社区开设“中医馆”,为居民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等服务;针对居民老龄化趋势加剧的现状,社区普遍启动“博爱家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计划3年内在每个社区建1个急救服务站……

另一方面,从“软件”方面提升党组织服务居民的能力。各社区根据自身资源创新活动载体,建立特色服务品牌。鼓楼建立10个区代表工作室、12个镇代表工作室和7个党代表个人工作室,在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构建起直接沟通的平台;晋安则新创“党群共建先锋楼院”“夕阳红党员服务队”“1+1帮老助困”等一批受群众称赞的服务品牌;仓山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服务群众机制,尽最大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此外,福州不断深化“机关党员进社区”活动,引导1268名企事业单位党员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为社区提供“额外”服务。“我在妇联工作,居民有和妇女儿童权益有关的事情可以联系我。”家住金斗社区的党员李曦瑜一到社区报到,便主动向居民亮身份、亮“功能”。

城市带动农村城乡社区一体化进程加速

9月,连江县凤城镇鲤鱼山社区的36岁主妇吴健琳通过“摇工作”平台,顺利找到工作。原来,该社区为了帮助“40”“50”零就业家庭找工作,把“摇工作”平台嫁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网络中,打造多元化服务。鲤鱼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必珍告诉记者,随着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推进,县城和农村社区也积极向城市社区看齐。

据了解,今年初,福州市委组织部把社区分成城市社区、县城社区、农村社区三大类,选派60多名县城社区和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城市示范社区挂职锻炼,并联合市委党校举办“深入推进‘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培训班”,邀请城市、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入校交流学习。

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后,连江县黄岐镇海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国金表示:“我要把学习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回社区。”

针对县城和农村社区资源有限、人力不足等问题,各县(市)区委还纷纷出台措施,助力社区建设。福清各市直机关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主动到社区担任“兼职委员”。长乐市推行群众工作责任制,551名市直部门科级干部全部下到社区,坚守为群众服务的“责任田”。

(福州日报记者 柳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