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长乐推动滨海生态城市建设 通过生态市技术评估

2013-11-29 06:53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新闻网讯 企业主动向低能耗方向转型,大批荒田成为生态种植基地,公园绿地遍地开花……日前,长乐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标志着长乐正大步向宜居宜业宜商的滨海生态城市迈进。

生态保护减排放

作为工业强市,纺织是长乐市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如何让工业和环境协调发展一直是长乐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的方向。

德盛织染有限公司地处长乐市松下镇垅下村,是长乐市名副其实的染整行业环保标兵。公司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购买环保设备,进行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德盛公司还成立检测中心,对产品的色牢度、PH值、甲醇含量、抗磨强度、拉力强度、缩水率等各项指标进行出厂前的检测管控。这些年,所有的检验项目都达到国家标准。

德盛公司只是长乐纺织转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乐市纺织业以少有的魄力大力革新和调整行业结构,曾经被认为高污染、高能耗的染整环节也正向环保、低耗的方向转变,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近年来,长乐市共关停2家小制革、5家小造纸、3家小电镀、6家小炼油、3家小冶炼和5家小漂染企业,开展生猪定点屠宰场整合关停工作;在工程减排方面,推进城区、滨海、潭头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华能福州电厂、鑫海冶金公司等重点企业减排项目整改提升;在管理减排方面,开展国、省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验收和数据有效性审核,加强减排核查和日常监管。

生态经济喜“开花”

金秋10月,罗联乡黄仑山近150亩的大波斯菊花海迎风绽放,吸引了各地看花的人潮。“太美了,没想到就在近郊还有这么大一片花海。”陈先生带一家人特意从长乐城关开车来赏花。

据悉,总投资6000万元的黄仑山生态园,一期已完成租地约500亩。一期开发除了这一片大波斯菊外,还有台湾最新品种粉心火龙果、南方大樱桃、樱花及香草类花卉。“我们以全省一流的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为目标,发展集旅游、休闲观光、花卉水果采摘、果园种养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黄仑山生态园董事长廖大佑介绍。

“我们正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经济模式。”长乐市政府分管工业副市长郑子记介绍。

据悉,2012年长乐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0.05亿元,建成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6000多亩,拥有1个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基地和4个蔬菜冷藏基地,推进青山龙眼、马铃薯、西芹、白萝卜、大蒜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此外,网龙动漫、海西高科技企业港、“数字福建”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建,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粮油食品等生态环保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2年长乐市工业总产值达1447.17亿元,增长20.2%,工业经济总量连续第二年位居福州市各县(市)区首位,而单位GDP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成功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生态环境更宜居

“走,骑行去。”近日,缘于城市绿道的建成,长乐悄然刮起了一股骑行热。

10月24日,“清新绿道休闲健身”骑行活动在美丽的董奉山绿道上举行。据悉,董奉山绿道自今年3月动工以来,投资500多万元,完成绿道沥青路面建设、道路两侧场地平整、绿化,以及沿线标识、标牌、标线和文化宣传牌设置等工作,目前已顺利竣工。下一阶段,古槐镇还将进一步完善绿道配套设施,加快推动青山上房水库至黄龙溪约4公里长的绿道建设,与董奉山绿道相衔接。

应该说,没有什么比人居环境更受老百姓关注的了。近年来,长乐市委、市政府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方面花了不少气力。

2012年,长乐市投入3000多万元建设长安公园二期、香江公园一期、下洞江河岸绿化、里仁高速桥下公园等6处绿地,改造提升南山公园、郑和公园等城市公园,实施长安公园等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提升城区主要路段、重点街道的绿化美化水平,使市民出门不足500米就有休闲绿地,市民生活、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截至目前,长乐市18个乡镇(街道)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命名。其中,猴屿、吴航、航城等3个乡镇(街道)已获得国家生态乡镇(街道)命名;其余15个乡镇(街道)的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创建也已通过省环保厅的考核验收并公示,待环保部复核命名,进而实现长乐市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创建的全覆盖。

(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陈瑞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