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福清阳下街道溪头村:昔日最穷村 今朝百亿村(图)

2013-11-26 07:15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洪宽新村

贫困村民住上廉租房——林云忠是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的村民

福州新闻网讯 “新房住得舒服,而且租金便宜,每月每平方米只要一元钱!”25日,谈起搬进新房的感受,林云忠开心地说。

林云忠是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的村民。今年,村里建了一幢廉租楼。按照村里公开的申请条件,林云忠选了一套百余平方米的新房。“全部装修好的,只要买些家具,把床搬进来就行了。”林云忠说,这一年最大的事情,就是终于告别“蜗居”生活,住进了新房。在溪头村,像林云忠这样幸福地住进新房的,还有8户生活困难的村民。

溪头村是著名侨领林文镜的家乡。上世纪80年代,林文镜在这里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村级侨办工业村,通过两“村”联动,带领乡亲走上了致富道路。村民富了以后,村里的小洋房一幢接一幢不断冒出来,就像城市的别墅区。

“虽然大多数村民都盖起了新房,但仍有低收入村民住在破旧的小屋里。”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和星告诉记者,为了改善低收入村民的住房条件,让村民共享幸福,今年春,村里投入600余万元,建起了一幢廉租楼,并为租户装修了房子,厨房配备了灶台、洗菜池,卫生间配备了马桶、洗脸池、梳妆台。

除了建起廉租楼,这一年来,溪头村值得“晒”的幸福还有很多。

过去,大北溪一到雨季就易内涝。去年以来,村里出资对这条溪进行了疏浚,并在两岸砌起了驳岸,对沿线景观进行了改造。“现在,河水清了,两岸绿了,景观也美了,大家都喜欢到这里走一走。”78岁的村民林洪良说,他现在每天的幸福事,就是沿着小河边的“绿道”漫步回家。

村里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还有今年刚建成的文化长廊。村里出资1000多万元,对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在古民居附近建起了风雨廊。如今,这里形成了一个新的百姓文化广场。

环境整洁了,房屋整齐了,配套设施完善了,农村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更加突出了,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林和星告诉记者:“到今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可望超过4万元。”

与此同时,村民的“福利”也日益丰厚:住在这里的村民,新农合、新农保的相关缴费全部由村财支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650元元,低保户每月850元,五保户每月1340元。

村财收入逐年增加。刚刚建好的台湾风情街,占地5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装修,准备春节前开业。村里引进台湾知名企业整体营销,建成后村财政每年就可增加收入230多万元。

“溪头村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林和星说,借助洪宽工业村的优势,溪头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出租房屋、开便利店、办小餐馆,村民家家都有只会下蛋的“金母鸡”。村民富了,村里环境好了,工业村的档次也提升了。2013年,全村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可达200亿元以上。

“老有所依、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业有所就、住有所居,这是每个人都期待的幸福!”林和星信心满满地说,溪头村要做的就是早日建成“业兴、民富、村强”的福建最美乡村。

新闻链接

昔日最穷村 今朝百亿村

福清市溪头村是著名侨领林文镜的家乡。这里曾经是全省最穷的乡村之一,旧称“血吸虫村”。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为家乡发展“造血”,上世纪80年代末,林文镜捐资数亿元改造村里的基础设施,并建立了大陆第一个村级工业区——洪宽工业村。

经过多年的发展,洪宽工业村已发展成为全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主要聚集地和前沿窗口,被称为“台湾村”,村内落地企业136家,其中台资企业就有98家。溪头村也借势发展,成为全省最富裕的乡村之一、全市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村。如今,溪头有了新称号——“公园里的百亿工业村”。

记者手记

溪头村的幸福引擎

在溪头村采访时,记者常被溪头村、洪宽工业村两个村的关系搞蒙。不过,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越发觉得这两个“村”关系非同一般。

在发展过程中,两“村”逐渐探索出一条共建模式,即党建工作联创、村企发展联谋、人才双向联培、和谐环境联营。通过两“村”同创共建、“双核”引领,既改变了溪头村的整体面貌,又优化了洪宽工业村的投资创业环境,更带动了两“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实现了双赢的目标。

这两个“村”,一定意义上来说,指的就是一工一农。两“村”共建机制,其实就是以工促农、工农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这不仅是溪头村良性循环的源头,更是溪头村的幸福引擎。

(福州日报记者 叶向荣 刘家铭 贺鹏/文 俞松/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