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绕不开的“经济账” 生得起还得养得起
2013-11-23 10:28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生得起还得养得起,供孩子到大学毕业至少要花六七十万元 □本报记者夏菁 穷则穷养,富则富养,即便如此,怎么都绕不开育儿“经济账”这个话题。 最近,争论不休的“单独二胎”总算一锤定音,随即迅速成为热议话题。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而言,难免会产生“二胎纠结”,其中就有“压力山大”的经济账困扰。有人戏称,养孩子的支出,和时下买房异曲同工,总数额有大有小,而每月花费也各异。作为受访者,福州部分父母也许只是个别样本,但多数人认可的是,在孩子身上的花销,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大概需要六七十万。 抚养成本 上幼儿园前至少要花6万元 低龄小孩的主要开销是“奶粉、尿不湿”,而几乎所有受访者均表示,不计入保姆费用、营养伙食、生病开销等,小孩每个月的必要开支就要超过千元。 据了解,如今,一罐900克的奶粉价格在200元-400元间,随着孩子长大,奶粉量也会逐渐增加。 在去年初生了龙宝宝的林妈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现在宝宝每个月要吃4罐奶粉,大概要1500元,尿不湿每个月要200元,给宝宝吃的钙片、鱼肝油要花100元。换季的时候,衣服、鞋子买得比较多,大概要花400元。另外还有一些清洁用品、玩具的花销,每个月开销3000元左右。照此计算,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前的两三年花费也得要6万元到10万元。若是家里请了照看孩子的保姆,费用还不止这个数。 “女儿从出生到现在刚上幼儿园,光是保姆费用就已经花去10万元了,还没算上其他费用。”市民许女士感慨,如果算上女儿出生时的花费,仅上幼儿园前,她已经花去了近二十万元。 而王女士的家庭就属于可以要二胎之列,但她表示,在打算要第一胎的时候,开支就明显增多了。“做孕前检查就花了近2000元。”王女士说,孩子出生后,月嫂一个月的费用是8000元。如果再算上一些营养品和奶粉,从出生到满月共花掉了两万多元钱。 当然,抚养成本因人而异,不过,福州一般家庭每年的养儿成本在1万到4万元不等,多数市民觉得平均每年花费2万元,上幼儿园前至少需要花费6万元。 教育成本 到大学毕业最少要花20多万元 孩子从开始上幼儿园,到以后上小学、中学、大学,教育费用又是笔不小的数目。 如今,现代育儿观念让早教机构日益火爆。而福州本土的早教机构,一节课程的价格在80到100元之间,而号称洋品牌的则在200元上下,即便是打包卖,最优惠一节也超过百元。中高端早教机构一年的课时费用大约要8000-10000元,普通的机构也要5000-6000元。 “上幼儿园一年就要一万四千多元,三年下来就超过四万元。”福州张女士表示,她儿子上的是民办幼儿园,每学期学费3950元,加上每学期开学另外多交的700-800元的书本费、印刷费等,以及每月200元伙食费,另外还报了学校的两个兴趣班要花1160元,算下来一个学期的总费用是7000多元。 若是去价格比较低的民办幼儿园,在福州一年也要五千多元,那么三年下来也要一万六千元左右。即便是去公办幼儿园,许女士的女儿每学期也需要三千多元的花费,一年六千多元,三年也需要近两万元。而这前提也还是需要找关系,花上几万元的赞助费才能进入公立幼儿园。 其中,福州张先生在他的10岁儿子身上花费的教育成本就已超过10万元,等到上初中、大学,以及参加各种学习班,未来10年的花销差不多还要20万元。 放弃二胎 减少更多时间与机会成本 从经济学上看,关于生二胎的育儿成本,还遗漏最大的一项成本,即放弃生育的收益。 “养一个孩子,我觉得压力不是很大,生活质量也和生育前一样,不过如果要第二胎,让两个孩子享受到同等的教育和物质条件,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成本,都要投入更多。”张女士说。 一对夫妇选择生育小孩,就要放弃二人世界的轻松、自由与潇洒。再生一个的话,生育和抚养孩子不仅要投入更多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成本,而且还要被迫放弃更多包括工作、学习、休闲等各方面的时间与机会,其实,这也是一种成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抚养孩子,有的家长辞去了工作,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事情,导致上班迟到早退,工作精力不足。 从事外贸工作的刘女士,如今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孩子一个五岁,一个快一岁。请月嫂一个月近6000元。“我一个月也就不到7000元的工资,两个孩子,一个月就是七八罐奶粉,搭上全部工资都不够。”刘女士说,她已打算辞职回家自己带孩子。 此外,多抚养一个孩子,还要付出更大的时间成本。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家长平均每天花1-2小时与孩子交流沟通,除此之外每天还要花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督促功课等。 调查数据 教育开支“全国平均水平” 幼儿园期间花费总额 1.8万元 小学花费总额 5万元 中学花费总额 3万元 高中花费总额 4万元 大学花费总额 9万元 硕士花费总额 6.6万元 光是教育费用总计29.4万元。 育儿回报 精神上会获得幸福感 不可否认的是,养育孩子会给家长带来精神上的幸福感。 而物质方面,有调查显示,以现有的家庭情况来看,55.0%的家长表示不需要孩子的回报;15.0%的家长表示需要孩子的回报,另外,30%的家长表示“说不清楚”和“无所谓”。 同时,44.83%的家长不太在意孩子带回来的礼物,而41.37%的家长根本不在意孩子带回来的礼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长们对孩子们物质上的回报并不太在意。 那么,家长们将来都准备选择怎样的养老方式呢?调查显示,62.5%的家长表示“自己攒钱自己过”,8.5%的家长表示“住养老院”,选择“依靠子女”的家长仅占3.5%,另有25.5%的家长表示还未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而调查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越倾向于不依靠子女养老,而更愿意选择社会化养老和自身养老的模式。 有市民就表示,养育孩子并不仅仅是防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与父母相互满足了爱和陪伴的情感需要,这显然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专家观点 不能单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福大社会学系副主任、博士甘满堂认为,“单独”家庭允许生二胎,虽然存在不少人因为经济压力选择不生的情况,但也有不少家庭愿意再生,这其中就与中国“多子多福”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惯性有关。况且,独生子女的家庭风险也较大。 他表示,其实,富就富养,穷就穷养,单一地进行生育成本和效益分析存在缺点,成本效益不是主导因素,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当然,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增加一个孩子不再是多加一双筷子那么简单,以前的观念已不适应现在城市的节奏。但是,育儿也不是花钱越多越好,应量力而行而不是盲目效仿和攀比,孩子心智方面的培养,不是金钱方面能完全解决的。 |
相关阅读:
- [ 11-22]想生二胎工薪族如何理财? 教育基金早规划
- [ 11-22]若福建政策放开 您是否考虑生二胎?
- [ 11-22]想生二胎工薪族如何理财? 教育基金早规划
- [ 11-21]“单独”的你生“二胎”不?龙岩夫妇很纠结
- [ 11-21]“单独”的你生“二胎”不?龙岩夫妇很纠结
- [ 11-21]“单独”的你生“二胎”不?龙岩夫妇很纠结
- [ 11-21]“单独”的你生“二胎”不?龙岩夫妇很纠结
- [ 11-21]“单独”的你生“二胎”不?龙岩夫妇很纠结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