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消防筹建首支地下救援队 六大高端装备集体亮相
2013-11-18 07:12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福州消防筹建首支地下救援队 移动供气源、水驱排烟机等六大高端装备集体亮相
![]() 消防地下救援队展示水驱排烟机
![]() 消防地下救援队展示空气探测仪 □本报记者李建伟李剑准文/图 地铁1号线内突发地铁火灾,浓烟弥漫的车厢内乘客被困。救援现场,热成像仪搜寻被困者、气体探测仪探测出一氧化碳过量报警、水驱排烟机清洁空气,消防员正精确切割夹住乘客双腿的变形车门……不久的将来,福州可能会上演地铁版“逃出生天”。 昨日上午,福州消防正在筹建的首支地下救援队揭开神秘面纱,六大高端救援装备首次亮相,消防官兵施展灯泡上切钢丝绝活。 这支地下救援队的训练“不按常规出牌”,凡可能预测的危险都是必训科目。这里的消防员通过淘汰率高达50%的综合选拔,将成消防队伍中的“特种兵”。 装备“六大件”各有优势 易携带、高科技是首选 这支正紧张筹建的地下救援队,便是福州消防支队仓山大队金祥中队,现已初具规模。 据金祥中队肖建峰中队长介绍,“金祥中队原名仓山大队二中队,于2011年底正式更名并着手筹备创建‘铁军中队’。没有特定的辖区但有明确的使命,将在日后福州地铁、隧道等地下火灾等应急救援中担任主角。” 昨日上午,该中队首次向市民亮相“传说级”救援装备,这些装备的易携带、高精尖性能,将把福州消防救援能力全面升级。 在日常火灾救援中,多能看到消防员背负氧气瓶、面戴呼吸器冲入火场。“但在实际使用中,一只氧气瓶在火场内使用时间不会超30分钟,而氧气瓶本身几十斤的重量更给消防员增加额外负担,如在狭窄地铁车厢内开展救援极不方便。”肖建峰说。地下救援队装备的“移动供气源”,利用可移动长管与消防员呼吸器相连,不仅可以保证消防员在火场内的正常呼吸,更延长了攻坚救援时间,同时给消防员减负能使他们更好地保存体力。 如果地铁、隧道内灾难引发坍塌,由热成像仪和蛇眼探测仪搭档的“生命探测仪”,将成为消防员的“眼睛”。据了解,蛇眼探测仪形似一条蛇,可以多角度弯曲,在其头部装有带照明的摄像头,可以360°旋转;手握式热成像仪则有红外测温功能,可在浓烟密布或光线不足的空间内对生命进行搜寻。 一旦地下事故现场充满浓烟,且无电源怎么办?不用电的“水驱排烟机”不能少。这台排烟机拥有一对进、出水孔,利用消防水带输送的水流循环带动风扇,完成排烟。而在风扇的前方还装有一个特别的喷雾头,通过喷射水雾,更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记者还发现,这台排烟机固定在一个手拉式两轮货架上,仅需一人便可完成排烟操作。 “水驱排烟更重要的好处是,在有毒、易爆事故现场,不会因自身启动产生热量,进而不易引发爆炸等意外。”肖建峰介绍。 今后,在地下救援者的胸口,我们还能看到一个身形似手机的仪器,它就是“气体探测仪”,用以侦测事故现场空气中一氧化碳等多类有毒气体浓度,对于沙林光气等军事毒气也具有检测能力。一旦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超标,这个仪器便自动启动报警。 除此之外,地下救援队还装备有改良后的“液压救援组件”和“干粉泡沫两用联车”,这些也都将在日后的救援任务中施展身手。 人员灯泡上切钢丝家常便饭 综合选拔淘汰率达50% 在今年11月初的全市消防执勤岗位练兵竞赛中,来金祥中队的消防官兵在七类项目中夺得四个第一,取得综合成绩第一名。 这里的消防官兵个个身怀绝技,灯泡上切钢丝、液压钳夹鸡蛋、电锯破拆狭窄钢板……,每一项技能都在考验消防员的心理素质、精准度和手眼配合。因为地下救援往往要面临极其复杂而又狭窄的环境,“你至少要把咬合力达7吨的液压钳,使用得像自己的手指一样灵活。” “动作再快点、再稳点。”训练场上,一名消防员正进行电锯破拆钢板练习。他要在一块正方形钢板上按事先画出三角形进行快速破拆。由于一时疏忽,钢板上多切出一道不足1厘米的缝隙,这次操作宣告失败。“如果是救援,那1厘米的位置刚好是被困人员的身体,这就是救援失败。”肖建峰说。 这支地下救援队的训练科目“不按常规出牌”,凡可能预测的危险都是必训科目。之所以要如此严格,正是因为这里要成为福州消防部队的“特种兵”训练营。 对此,肖建峰解释,“要想成为消防地下救援队一员,必须要经过体能、消防技能、理论知识等综合素质考核,怕死不行、思维不灵活更不行。因为这里的淘汰率超过50%。” |
相关阅读:
- [ 02-24]福州消防新兵连:自制灯笼迎元宵
- [ 12-08]福州消防配备世界先进排爆服 具备最高抗爆等级
- [ 07-13]福州消防今年清马蜂窝近千个 "副业"猛增警力紧张
- [ 04-18]福州市区一消防栓上演喷泉 持续喷水半个多小时
- [ 09-20]福州“十二五”消防专项规划:消防装备大变样
- [ 09-20]福州消防装备要达全国一流 将配备直升机消防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