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内,京深沪二套房首付均提至7成 下一个会不会是福州? 本报记者刘丰 岁末楼市,各种消息也不断传出。上周五下午,上海市发布新版楼市调控政策,将二套房的首付款比例从60%提至70%,同时外地户籍购房门槛提高,这是继北京和深圳之后,在半个月之内,一线城市的又一份楼市新政。 消息传出,福州的不少购房者也在猜测,在年末银行贷款额度紧张的情况下,福州二套房首付比例是不是也会进一步提高?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二线城市中“被约谈”的对象,福州不排除调控收紧的可能。 年末资金紧张 福州不排除政策加码的可能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京深沪楼市调控加码,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9月份,北京房价同比上涨16%,深圳9月房价同比上涨19.7%,上海房价同比上涨17%。如此快速增长,一线城市HOLD不住了。京深沪三地的新版调控相继出台,作为二线城市的代表之一,福州市实际上已处于风口浪尖。 此前有媒体称,由于房价涨度过快,8月下旬,住建部已经约谈过包括南京、郑州、福州在内的7个二线城市。随后,南京、郑州在9月份紧急出台新的限购措施,提高购房门槛。福州也传出施行限签令。 不过,此举并没有打乱房价上涨的“节奏”。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福州房价同比涨幅已达到12.1%,刷新纪录的同时,排名也进入全国第8位。 而年初,福州提出了房价调控目标:2013年福州市城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增幅低于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幅度。根据福州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约12%。 “楼市调控手段主要是限购和限贷。在实际操作中,限贷比限购更严厉,力度更大。”房产专家江映辉认为,提高首付比例主要是银行方面的行为,如果要提高购房门槛,福州不排除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七成的可能。 房产专家王剑超也认为,从年末到春节期间,银行资金紧张,可能会有银行跟进。不过,骊特房产总经理郭华则认为,虽然同样是房价上涨过快,但京深沪等一线城市和福州还是有所不同。 “一线城市总体房价高,像北京,五环外一平方米就卖三四万元。福州中心城区好点的房源2万多元/平方米,平均房价1万多元,还算正常。”郭华表示,今年下半年来,福州楼市成交量已经处在谷底,在这种市场状态下,政策也可能不会再加码。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最终政策如何调整,可能要等三中全会定调后才能确定。 受京深沪政策波及 11月福州市场成交量下挫 虽然目前,福州二套房首付比例仍然按六成执行,但市场成交量已经受到京深沪政策加码的波及。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七成,福州楼市将再遭重创。 “9月、10月福州楼市成交量相当暗淡,当时,我们预测11月成交量会有所好转。”郭华介绍,一般来说,年底有海外华侨归国置业、结婚购房潮和房东甩卖等多重利好因素,成交量通常不会太差。但11月1-10日,受到外地政策的影响,市场购房者观望情绪不断加重,福州二手房成交量再度小幅下挫。 王剑超介绍,贷款购房在市场成交中占很大比重,一旦贷款门槛提高,将使需求受到压制。 江映辉表示,福州最早曾有过首付20%,后来提高至30%时,市场成交下滑非常明显。如果福州二套房首付真的执行七成,可能会使本就低迷的市场雪上加霜。按照以往的经验,开发商可能会通过垫付资金等变通手段来尽量降低购房门槛。“例如规定的首付是40%,购房者可能只需要支付30%首付,其余10%由开发商先垫付,等到交房或者约定的时间再补齐。” 当然,也有人质疑,二套房在市场成交中占比不大,仅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对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郭华介绍,目前市场成交中,一次性付款的比例达到三到四成,公积金贷款的比例为二成,也就是说使用商业贷款购房的比例为四到五成。其中,首套房比例为六成。也就是说,商业贷二套房的比例占市场成交的不到20%。“如果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七成,虽然对现有客户的影响不到20%,但由于目前市场不活跃,在成交量基数低的情况下,再小的比例也会被放大,最终严重影响市场成交。” |
相关阅读:
- [ 11-11]沪七条加码楼市调控 非户籍居民购房门槛提高
- [ 11-07]广州“一房两证”无缘公积金贷款 银行不得误导
- [ 11-05]三四线城市房价泡沫被夸大了
- [ 11-05]全国多地楼市调控趋紧 专家称行政手段短期难退
- [ 11-05]业内统计称54城市上月楼市成交创年内第二高
- [ 11-04]福州楼市“金九银十”情况复杂 十月成交仅911套
- [ 11-04]楼市,当从表层“调控”转向深层“理疗”
- [ 11-04]房地产业现回调态势 专家称三中全会或出调控举措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