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政经 > 正文

寿山村小石头撬动大经济 村民每月坐等收入上万

2013-11-09 07:47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弘扬“石文化” 倡导“石旅游” 推广“石产品” 发展“石经济”

村民张天国向游客介绍寿山石

寿山石文化旅游一条街

有一个隐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小山村,它周围的田间、水际、山头都可能埋藏着价值连城的宝石,村民祖祖辈辈靠采挖宝石为生。这个听起来像“童话故事”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距离福州市区28公里处的晋安寿山村。

近年来,寿山村挖掘寿山石文化,发展石头经济,让“小石头”撑起“大产业”,全村“石”产业如今风生水起。7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这个神秘的小山村,探访当地人如何变“卖石头”为 “卖文化”。

每月坐等收入上万元

在“石中之王”寿山石的主产地寿山村,寿山石文化旅游一条街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一般都是前店后宅。沿街琳琅满目的寿山石,让记者大饱眼福。位于十字路口的一间小店,是村民张天国致富的“聚宝盆”。

“别看店面就五六十平方米,但我每月收入能有上万元。”56岁的张天国笑着说,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扩建,这一带逐步形成集寿山石加工、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寿山石文化旅游一条街。每逢周末,石农、石商就在街上“摆龙门阵”,与玩石、购石的“石迷”们共度周末,人数可达数百人。平时游客不多时,他就专心雕刻。

这种悠闲的日子在3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张天国一家四代都与寿山石“打交道”,他回忆说,30年前石头不值钱,全靠铁锹、铁锤去采石。打来的石头大多锯成印章、砚台,从寿山村肩挑步行到福州去卖。

“要进城的那天,深夜2点多就要从村里出发,走上六七个小时的山路到福州,一直到天黑才能赶回家。”张天国说,那时候一趟能卖出几块印章就很不错了,而且一担(50公斤)一等的石头,只能卖220元。

改“卖石头”为 “卖文化”

在家门口就能有十几万元的年收入,在寿山村,还有125户村民也过上了这样的“好日子”。这要得益于寿山村从“卖石头”到“卖文化”的华丽转型。

上世纪90年代,国石评选让寿山石价格“飞”了起来。因为市场疯狂价格的诱导,寿山村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几百人抡着锄头在田间地头争相挖宝。一哄而上的个体开采,让青山一度成了瘌痢头,造成石资源的严重浪费。寿山村也因此被称为“三好一差”村,即石头好、大环境好、寿山石文化好,生活环境差。

在群众呼吁与政府的重视下,2000年,寿山村开始改变粗放型的石头资源经营模式,变“卖石头”为“卖石头”+“卖文化”,致力做活“石头”文章,开发寿山石商品一条街,建造寿山石文化展览馆,推出寿山石超级旅游拾宝一条溪,开放寿山石观光矿洞,圈起永不挖掘的一块田黄原产地“最后两亩地”,作为独特的寿山石文化旅游景点。

小石头撑起“大产业”

在寿山石观光矿洞,记者遇到了讲解员雷爱珍,她目睹了寿山村的“美丽蝶变”。

“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拿到3000元的月薪,还能将手头的闲钱投资入股村企业。”雷爱珍透露,寿山村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线成立公司,所有村民都能参与入股。这让像她一样的普通农民,也能在发展中得实惠。

“去年村里接待游客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总产值达1亿元以上。”一旁的寿山村党支部书记黄日榕告诉记者,在精品示范村建设的东风下,当地以寿山石文化旅游为品牌,充分利用资源特点,成立了寿山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公司,把全村农民组织起来,以弘扬“石文化”、倡导“石旅游”、推广“石产品”、发展“石经济”作为推动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全力将寿山村打造成集寿山石商贸、农业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文化“精品村”。

(福州日报记者 温海龙 文/摄)

新闻链接

福州市精品示范村“扩容”至7个

福州新闻网讯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去年福州市先期启动了福清溪头村、长乐青山村、永泰芋坑村、晋安宜夏村等4个新农村精品示范村建设。8日记者从市委农办获悉,福州市精品示范村“扩容”了,晋安寿山村、闽侯孔元村和连江贵安村等3个村也“晋级”为新农村精品示范村。

经过1年多的时间,精品示范村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来自市委农办的数据显示,福清市溪头村、长乐市青山村、永泰县芋坑村、晋安区宜夏村等4个精品示范村累计实施项目62个,总投资2.93亿元,完成道路硬化9073米,修建公园25.6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木6.8万株,完成立面装修4.8万平方米,铺设管道1.4万米,整治河道2870米。

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委农办积极帮助精品示范村梳理发展思路,明确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经济,如福清市溪头村实行村委会、工业园区和经济合作体“三位一体”运作模式,组织村民发展股份企业,全村90%村民拥有股份,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宜夏村大力发展农家乐,鼓励村民利用现有房屋发展农家乐,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去年共接待旅客60万人次。

(福州日报记者 温海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