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工信部出新规 预装禁令能否扫除手机“牛皮癣”?

www.fjnet.cn 2013-11-04 07:55  郑旭光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智能手机大行其道,让许多软件商家看到了商机,为了推广应用软件,不少商家盯上了手机的“第一口奶”——预装软件。由于一些预装软件“用不着”、“关不了”、“卸不掉”,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手机“牛皮癣”。甚至一不留神,还要被扣了钱,让消费者“苦不堪言”。

针对用户备受困扰的手机预装软件难以卸载、耗流量、暗扣吸费等问题,今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有五类手机APP禁止预装。

此外,工信部还要求,智能手机厂商公示手机预装软件信息。虽然,这一举动让不少消费者看到了曙光,但由于通知中没有明确的审核措施,更没有配套的惩罚措施,不少消费者担心,肃清的作用恐“只是愿景”。

案例回顾

预装软件用不着关不掉卸不了

今年5月,福州的王先生新买了部智能手机,发现手机里面的软件有30多个,其中预装的第三方软件就有10多个。王先生打算删除一些平时用不到的软件,但发现这些软件根本无法通过程序管理功能自行删除。

“最可怕的是关也关不掉。”王先生说,将这些预装软件关闭后没多久,再次打开手机时,又发现其中一些恶意预装软件在偷偷地连接网络,消耗流量。

无奈之下,王先生找到售后客服咨询,得知如果一定要删除软件,可通过取得ROOT权限自行删除,但手机将不再享受保修服务,这让王先生“有苦难言”。最终在朋友的建议下,王先生选择了不用的时候,彻底断开数据连接,尽量减少流量消耗。

事实上,王先生遭遇的事情并非个案。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八成用户表示其新买智能手机里含有15个以上第三方预装软件,其中以31-45个的数量范围为主,占32.8%,其次是16-30个,占28.3%。而66.8%的用户很少使用第三方强制预装软件。

厂商为什么要预装第三方软件,而且为何不容易被卸载?

“有些厂商就靠预装软件挣钱。”福州大利嘉城一位从事手机维修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一些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为了取得市场的占有率,会跟手机厂商存在合作关系,如软件开发商要在一部手机中预装软件,就会向手机厂商支付一定的费用,当然,手机厂商也要保证这些预装软件没那么容易卸载。

该专业人士还透露,一些预装的第三方软件用户用不着、关不掉、删不了。过多预装第三方软件,会导致手机内存被占用,出现系统变慢、耗费流量等多种问题。一些预装的第三方软件,可能会偷偷发出一些吸费的短信到运营商,话费也不知不觉被偷走。

该专业人士透露,一些“山寨”手机之所以配置较高又价格便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预装了一些“吸钱”的恶意软件。

专家说法

观点

预装软件剥夺了用户选择权

据了解,手机的预装软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推介软件,以扩大市场占有为目的在手机中预装,用户可以正常卸载,对于普通消费者大致无碍。另一种则是强制捆绑,即未经用户许可就在手机终端强制捆绑,无法正常删除,并通过后台运行、推送消息等手段强制使用。

对此,福建理争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捷称,目前手机预装软件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主要的原因是,软件的开发商、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等方面为利益所驱动。他认为,手机厂商在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预装第三方软件,而且不能删除,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预装了一些吸费的软件,那将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经营者都应该承担由相应法律规定的责任。

陈捷律师称,如果消费者遇到侵权问题,可收集证据向工商、消协等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依据《消法》以及《侵权责任法》等相关的法律,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观点2未明确处罚新规或成“空谈”

手机厂商预装软件报备,表明了工信部的一种态度,这是对手机预装软件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开始整顿的信号。但福州大利嘉城一名某品牌手机经销商认为,仅让手机厂商对预装软件进行报备,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记者注意到,《通知》中虽然禁止手机生产商预装五大类恶意软件,但并未涉及处罚措施。例如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到底如何处理?没有处罚措施,会不会影响新规的约束力?

福建理争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捷认为,《通知》从源头上杜绝预装软件,对消费者来说是一大利好,会对预装软件得到一定的遏制。但陈捷也认为,《通知》只提禁止预装,而没有伴随相关的处罚措施,可能导致新规执行的力度不够,或成为“空谈”。新规能否产生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丁兆增认为,工信部发布的这个《通知》是一种政策文件,具有指导性意义,厂商必须遵照执行。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即《通知》禁止手机厂商预装恶意软件,但未明确相应处罚办法,会让《通知》的执行效率打个折扣。

“没有明确的后果,会被认为是没有违法成本。”丁教授认为,要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违反上述通知的行政责任,各类行为主体违法预装手机软件,侵犯手机用户权益、扰乱通信管理秩序的,应承担相应的后果,增加行为主体的违法成本。

相关链接

工信部禁止预装五类恶意软件

11月1日起,工信部对于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新规开始正式实施。针对手机用户备受困扰的预装软件耗电、耗内存、耗流量、暗扣吸费、难卸载等问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根据工信部制定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机厂商预装软件必须经过工信部的审核,并要求手机厂商不得安装未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信息的软件,以及给用户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软件。

工信部将要求生产厂家将申请进网的智能终端中预装的应用软件相关信息通过说明书或者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用户可以将购买到的智能终端的预装应用软件信息与公示的信息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可以随时举报,工信部将及时进行核查和处理。同时要求,手机生产商不得预装五大类恶意软件。

不得在移动智能终端中预装的五类应用软件:

(一)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户个人信息的;

(二)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

(三)影响移动智能终端正常功能或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

(四)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禁止发布、传播的信息内容的;

(五)其他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以及危害网络与信息安全的。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