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闽清人葛清:大山深处飞出的音乐人

www.fjnet.cn 2013-11-04 07:43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他叫葛清,出生在闽清,他的音乐之路就是一个穷小子的奋斗之路

  葛清在创作中

近日,第6届京沪闽现代音乐创作研讨会在福州举办,这场研讨会上,叶佳亮教授演奏了福建音乐人葛清的奏鸣曲作品,而北京来的音乐专家陆培教授也对葛清的作品惊叹不已。《葛清钢琴奏鸣曲集》也被节选刊登在全国唯一发表五线谱的严肃音乐刊物《音乐创作》上,而他的这部奏鸣曲集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本由中国音乐人写出的奏鸣曲集。

事实上,这位年近四十的中年男人,与所有心怀梦想的人一样,他对自己的音乐之梦坚持到了决然的程度——从闽清大山深处走来的他,一路坎坷,为了离自己的音乐梦想更近一些,他甚至卖房上学。在历经了热血的青春、坎坷求学之路和面对自己内心的迷茫彷徨后,葛清对自己音乐之路更加坚定,而现在的他在面对这个纷扰的世界时也更加淡然。

“夏夜的风”:一首写给母亲的歌

关于贫穷,在现在许多孩子听来,就像是个遥远的故事。然而,贫穷这个词,却一直伴随着葛清的成长。

出生于闽清县东桥镇的葛清,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一座又一座的高山也阻隔了他的世界:“事实上,从我家到闽清县城还得花上几个小时,这一路上得换乘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公共汽车好几种交通工具,所以我从小学到初中从来没有到过城市,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也许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这个从未出过大山的孩子对音乐有着超人的天赋,所有的乐器他都能无师自通:“口琴、笛子、小提琴、电子琴、架子鼓、二胡……所有的乐器我都是上手不一会儿就能演奏。但我小的时候家里太穷了,我只能借同学的口琴吹吹,几乎是听到一首新歌后我马上就能把这首歌一个音符不落地用口琴吹出来。”

事实上,与其他天赋异禀的孩子不同的是,葛清在音乐上的天赋,与遗传没有任何关系:“我父亲是位残疾人,他和他的祖辈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我的母亲是个童养媳,别说音乐,他们就连字都不识,每次要他们签名时,他们只能摁下自己的手印。”

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那时葛清的家一点也不为过,父亲种田、母亲挎着小篮上街卖些水果和米粉,全家8个兄弟姐妹就靠父母微薄的收入艰难地成长:“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当时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的一个大姐因为家里太穷了,后来也成了童养媳,嫁到了更偏远的山里,她住的地方偏僻到方圆百里内只有两三户人家。”

当生活到了勉强糊口时,所有的梦想都成了奢侈品,葛清说那时候的他很难感知什么是幸福,只有每天学校的课间操时间放歌曲时,他才能在歌声里暂时忘掉艰难的现实。

“其实,我现在常常在想,为什么我那么渴望音乐、痴迷音乐,也可能是因为我小的时候太苦太穷了,那种被贫穷压迫的局促感,让我时时刻刻都想找到一个出口。而音乐,就像生命中可贵的金色阳光,哪怕当时离它再远,我也想拼尽全力追寻到它。”

更让葛清惊喜的是,自己爱音乐而音乐似乎也爱自己:“初中时我就开始写歌了,我记得我写的第一首歌是《夏夜的风,妈妈的手》,当我把这首歌唱给同学们听时,很多同学都流泪了,因为其实我们生活的境遇大同小异,很多同学家里也非常的贫穷,他们的妈妈也一样在艰辛地活着,含莘茹苦地在养育着孩子,而几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我的同学们依然会提起这首歌,也依然会为这首歌流泪。”

渴望音乐:为一把吉他险些丧命

当葛清对音乐的爱越来越痴迷后,一把借来的口琴已经不能满足他对音乐的渴望:“那时候,我们那儿开了家吉他厂,我去看了好几回,但吉他的价格对于我来说是天文数字,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把吉他因为只做了个坯子,卖20元钱,我就想一定要把它买下来。”

心里种下了对那把吉他的渴望后,葛清把自己所有攒下的钱算了又算,只有10元,还差10元,向父母要是绝对不可能的,已经被生活累弯了腰的父母无力再负担任何一个孩子的梦想。于是葛清想到向嫁到深山里的大姐借钱,放学后,他连忙向邻居借了一辆自行车,那是一辆破得几乎快散架的车,但一心想着吉他的葛清什么也顾不上了,就骑着这辆破车向大山深处前进。

“我记得我骑了整整三个多小时,才到我姐家,那时候天都黑了,向姐姐借了10元钱后,我连饭都顾不上吃,马上就往回赶,一心想着在吉他厂关门前赶到。”天黑、路徒、车破,兴冲冲的葛清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等着他:“那一路都是下坡,那辆车的刹车本来就快坏了,被我猛刹了几次后终于断了,于是在一个急下坡时连人带车飞一样地往前冲,就在快冲下深渊的时候,我看到路边有一堆木柴,于是我立刻将车头掉转过去,结果人狠狠地摔进了木柴堆,我浑身是血,而车则挂在了树上,车轮都成了正方形的。”

死里逃生的葛清最终还是买到了那把他渴望已久的吉他,他觉得自己似乎离心中的梦想更近了一些。

卖房求学:没什么比音乐更有意义

然而,快乐的感觉没持续多久,他马上就面临着高中毕业后为自己找一条出路的问题。“我说我这一生的命运都是跟音乐分不开的,比如说我读的高中就是闽清高级职业中学唯一一届的音乐班,而当时那个班里四十几个同学,只有我一个为音乐坚守到了最后。”

高中毕业后,要做什么,又能做些什么,成了摆在葛清面前最大的问题。家里那么穷,父母拼了命把孩子们拉扯大,自己是绝不能再让父母养自己了:“当时我听说有一个安徽明光县的光明歌舞团来我们闽清走穴,我就火速赶去,等他们演出结束后,我就到后台去找他们的团长。那位团长让我把他们团里所有的乐器都演奏了一遍,我记得他对我的评价是:很幼稚,但有前途。于是我成了他们团的学徒,除了为演员伴奏外,我还要负责装卸舞台,我们全国各地到处跑到处走穴,那时候,演员睡旅店,我就和其他工人一起睡在舞台的地板上,很苦。更让我难受的是,他们全是吃辣的,连早餐都放辣椒,我几乎每天都饿着肚子伴奏后再做重体力活。但让我高兴的是,那时候我有工资了,每天2元。”

虽然很苦,却生平第一次拿到工资的葛清,觉得自己痛并快乐着,但45天后,一场车祸让这个团解散了,葛清自己也在这场车祸中头破血流。

“剧团解散后,我回到了闽清老家,正当我为自己接下来该干什么而发愁时,剧团的人打来电话告诉我,他们又重新组了一个团让我马上去安徽找他们。”接到电话后的葛清马上就收拾行李准备上路:“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车站上母亲硬

塞了50元给我,她一直在哭,泪水不断地从她脸上滑落,母亲担心我,她觉得她的儿子要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她觉得她的儿子孤苦伶仃,她觉得自己能为儿子做的太少……

之后,葛清又到了晋江高甲戏剧团演奏,在那里呆了3年后,有一天,葛清突然问自己:难道这一辈子他就要这样度过了?那关于音乐的梦想,他已经忘了吗?于是,他辞职,他打起背包踏上回老家的路,那一年,他21岁。

回到老家后,葛清用那几年在外闯荡积攒的钱开了家小店卖各种小百货,并为自己买了房。然而,心并不在此的他天天过得心不在焉。有一天,原先那家吉他厂的厂长找到他并对他说:“孩子,你是个音乐人才,你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天赋来卖百货?百货人人都能卖,而音乐的才华不是人人都有的。”惜才的厂长告诉葛清他听说福建音乐学院蔡继琨私立音乐学院要招生,他鼓励葛清一定要去试试。

在经历了几次考试后,葛清被告知他被破格录取了,他的主修课老师是著名的中国交响乐之父郭祖荣。“那一晚,我喝醉了,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喝醉,我觉得自己从没离自己的音乐梦想那么近过,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后,葛清立即盘出了自己的店,并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到福州求学。

“当时,很多乡亲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老一辈人看来,我闯荡了几年,买了房也有了店,过过小日子很舒服了。但我知道,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所以即便是卖房,我也要去求学,因为,我心中有一个音乐的梦。”

甘于清贫:一路只愿与音乐相伴

现在的葛清已经是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的驻会干部,有了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还有了自己的房子:“虽然不是什么高级的房子,没有电梯,每天要爬8楼,但我很满足了。”

现在,葛清每天都会给自己留出几个小时与音乐相伴:“我现在每天都还坚持写五个小节,不为名利,不怀任何目的,只为了音乐而写。”葛清说他之所以要写《葛清钢琴奏鸣曲集》,就是因为他觉得在中国一提起奏鸣曲就要说莫扎特,就要说贝多芬,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奏鸣曲。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我所写的奏鸣曲能被更多的名家所演奏,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中国人也能写自己的奏鸣曲。所以尽管现在世界繁华如梦,我也甘于清贫坚守自己的梦。”

这一路上走来,历经了多少的坎坷和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现在的我还是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很知足了,因为我现在每天都能与音乐相伴,我觉得清贫的日子挺好的,我挺知足的,只要不让我潦倒,我就会把音乐的梦一直做下去。”             本报记者陈磊

人物名片

葛清毕业于福建音乐学院(今更名为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师从郭祖荣老师,主修作曲,现工作于福建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办。

主要作品

钢琴曲《第十一钢琴奏鸣曲》、《山歌主题与变奏》、《序曲II—“网”》;小提琴与钢琴《浪漫曲》、《秋思》;大提琴与钢琴《幻想曲》;钢琴三重奏《山花烂熳》;《第二弦乐四重奏》;马琳吧与钢琴五重奏—《雀》;民族管弦乐曲《酒歌》;合唱曲《千里共婵娟》;电子琴四重奏《真鸟仔》;以及艺术歌曲、各种风格的歌曲等180多(部)首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在国内重要音乐节演出并获奖,《第十钢琴奏鸣曲》发表于全国音乐核心刊物《音乐创作》(2013年第九期),福州语歌曲《酒歌》先后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已在社会广泛流传。歌曲《夏夜的风,妈妈的手》、《凝聚》、《雨夜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

个人音乐会

1999年、2004年由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主办,两次在福州为其成功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并召开作品专场研讨会。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