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福州地铁屏山站考古发掘50天 出土千件文物

www.fjnet.cn 2013-11-04 06:47  李熙慧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常乐万岁”带筒瓦当

东南网11月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 短短50天,从西汉至清代,上千件文物出土,福州屏山地铁站进行的考古发掘收获颇丰,文物数量和类别非常丰富。除了发掘出西汉、两晋、唐宋大量的建筑遗迹外,还有各个朝代遗留的瓷器用品,见证了福州千年来的历史变迁。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西汉宫殿遗址专用品“常乐万岁”瓦当再次出土。

福州市考古队介绍,目前汉代遗址发掘还在继续,这是近年来福州正式大面积发掘西汉时期遗址,也是福州建城历史最早的见证。

  1997年屏山出土的汉代瓦当拓片

出土瓦当 为皇室专用

昨日,记者来到屏山地铁工地考古现场,围挡的这块空地,也是原来鼓屏路的一段,分成28个小区域同时进行发掘。去年,地铁施工已经在这条道路上铺好了水泥盖板,这给发掘带来很大难度,队员们都是在盖板下用木板搭一个台阶半地下作业。

考古队员介绍,工地遗址中出土了完整的“常乐万岁”瓦当,这在当时属皇室专用,显示这里确实是闽越王都城遗址。一起出土的还有人面、兽面等形状奇特的圆形瓦当。

  “万岁”瓦当

西汉宫殿地下管道完善

“这次西汉宫殿区域只发掘200多平方米,但可以看到建筑非常完善的地下排水设施。”福州市考古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最北端的几个探方内还发现三口汉代的水井,汉代地层内夹杂着大量当时的建筑遗迹。考古队员介绍,这些汉代的水井做工很讲究,是陶井圈一圈圈向上砌,井圈用一层层汉瓦残片叠上去。

地下排水设施也很完善,管道直径50厘米左右,在地下水管分布中,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

  在护城河内出土的文物有各类瓷器,大都比较完整

“冶城”护城河露出真容

“福州城市发展每一个时期的遗迹、文物这次都有出土,都和史书对上了号。”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发现了从两晋南北朝延续到宋代的护城河。

护城河遗址在工地南侧,更靠近九彩巷一带。考古队员介绍,南朝的护城河在最南侧,宽4米、深4米左右,护城河沿着冶山山势延续下来,都有很明显的人工痕迹。再向北面一点就是唐代护城河,河面宽8.7米、深3.8米。宋代的护城河更宽更深,也更靠北面,宽11米,而且护城河底有排水暗沟、水井相互连通。

在护城河内出土的文物也不少,有各类瓷器,大都比较完整,其中一件特别有趣。考古队员拿着一个棕色瓷壶,只见下面还有毛笔写的“通字号”,底部写着“嘉定三年”等字样。“这是南宋1210年的酒壶,酒家名‘通字号’,上面的字迹是当时流行的墨书。”考古队员介绍,虽然瓷质一般,但是有这样的字号、明确纪年的,在福州还是第一次出土。说不定是当时哪个人喝酒之后丢到护城河内的。

  清代小罐

宋代西湖大至冶山脚下

“一直到宋代,西湖还都是一个很大的湖,南侧延续到冶山脚下。”福州市考古队队长林果分析,从护城河分布方向来看,福州城相当一段时间内,欧冶池与西湖是连在一起的,一直延续到宋代。现在的九彩巷原来是一个水道,把西湖的北面和南面分割开来。

  南宋年间的棕色瓷壶底部写着“嘉定三年”等字样

□名词点击

万岁瓦当

俗话说“秦砖汉瓦”,汉瓦就是指“瓦当”,汉代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瓦当在使用中,是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西汉时期,用文字装饰的很流行,“万岁”表达了汉代人们对长寿永生的追求和愿望。

冶城

史书上记载“无诸都冶,依山据垒,据将军山、欧冶池以为胜”。当时的冶城,以冶山(又叫将军山、泉山)为中心,北至华林寺,南到湖东路,东抵商业厅,西接钱塘巷。由于无诸的子孙们据险叛汉,闽越国至公元前110年就灭亡了。汉武帝采取“虚地移民”政策,冶城被废弃了很长时间。

相关新闻

屏东地铁考古解开历史谜团 发掘大量遗迹和文物

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讯 在福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上,闽越国都城冶城与西晋的子城是否有交集?这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问题。记者昨日获悉,历时3个月的屏山地铁站抢救性考古发掘已结束,专家得出重要结论:冶城与子城不重叠,并进一步证实了福州的文明史从这发端、中断;闽越国被西汉消灭后,这里仍有人居住、生活,弄清了福州城市发展脉络。此次考古发掘还出土了汉代到明清时期的重要遗迹和珍贵文物。

【现场】

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

在前期试掘的基础上,8月以来,市考古队进驻屏山地铁站工地,配合地铁施工,在面积达3400多平方米的地块进行抢救性发掘。

记者看到,发掘现场共有28个探方。整个发掘现场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半部从明清地层挖到西汉地层。东半部地层内,自南向北贯穿着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修筑的人防工程——防空洞。防空洞直径五六米、深六七米,后来被水泥堵了。

由于东半部地层被防空洞破坏,考古人员决定从西半部地表往下挖。但西半部地表下方还有一层水泥垫层,地表与垫层之间是约百米厚的淤泥,必须打掉水泥垫层才能往下发掘,难度比较大,而且晚期文化地层被破坏,影响了发掘进度,目前西半部才挖到明清地层。扣除防空洞部分,3400多平方米的地块,实际发掘面积为2000平方米。

此次考古出土不少汉代到明清时期(主要是汉代到唐宋时期)的重要遗迹和珍贵文物。其中,重要遗迹包括西汉闽越国宫殿遗址等,珍贵文物包括西汉“常乐万岁”瓦当、南朝人面瓦当、唐朝兽面瓦当、南朝盘口壶、隋唐“大陏大莘”筒瓦、北宋莲瓣纹杯、宋代于山九仙塔砖、明代青釉花瓶等。

福州新闻网

闽越国宫殿的瓦当出土

市考古队领队张勇说:“东半部地层出土的最主要遗迹是西汉建筑台基,面积占2000平方米发掘面积的一大半。”由于被人防工程破坏、西半部发掘进度较慢,目前西汉建筑台基只清出东半部,在人防工程两侧、宋代大河道以北,就是鼓屏路四季如春酒店至永辉超市段,面积一二百平方米。

西汉建筑台基由黄土夯筑,厚逾1米,上面清出很多柱础洞。台基灰坑中出土了西汉篆体、黄土烧制的“常乐万岁”瓦当,两三块万岁瓦当残片,卷云柿蒂图案的瓦当,卷云箭头图案的瓦当,云纹乳丁图案的瓦当等。西汉地层还出土了钵等许多普通生活器物。

“瓦当是挂在屋檐前的建筑构件,表面有图案、文字等,起挡水的作用。一座很大的房子通常有几十块瓦当,但留存下来的并不多。‘常乐万岁’瓦当等万岁瓦当是宫殿的遗物。这一片本来就是西汉闽越国宫殿遗址,这个西汉建筑台基在都城,就是西汉宫殿遗址,水井也是建筑的一部分。这次出土了这么多瓦当,说明这里不是单一的建筑群,应是好几组建筑群,建筑比较丰富。柱础多,说明建筑规模宏大。”市考古队队长林果说。

福州已发现的最早水井亮相

西汉建筑台基还出土了三口井,其中一口井是在离地面(含车站支撑梁架)约3米的西汉地层发现的,井圈内径0.95米、外径2.25米,考古人员清到井深1.4米时就已经出水。这口井屡有修葺,底下是碎陶片垒砌的陶井圈,上面再用瓦片层层叠砌,就像福州中秋的传统习俗摆塔。其他两口井也是瓦片砌的。“这里的汉代水井是目前福州发现的最早的古井。”林果说。

宋代大河道成“宋瓷博物馆”

此次考古还挖出了10多条河沟与河道。其中,西汉建筑台基的南边有3条东西走向的河沟、河道,分别是南朝、唐朝、宋朝的。由于这些河沟、河道的东西方向被与其垂直的人防工程打断,两端受地铁连续墙限制,因此实际长度无法确定。

宋代大河道较长,但被地铁连续墙打断了。河道废弃后,变成垃圾坑,里面出土了很多瓷器,福建博物院专家陈子文称之为“宋代瓷器博物馆”。从釉色上分,这些瓷器有青白釉、青灰釉、酱釉、黑釉、绿釉等;从器型上分,这些瓷器有碗、杯、碟、灯盏、罐、壶、枕等。“这么多瓷器出土,应该是宋代经济繁荣的表现。”张勇表示,瓷器多为碎片,但大多可以修复。

出土大量贝类和骨头

宋代大河道还出土了贝、螺、蛤蜊壳等大量贝壳类物品,骨头等人类食物残渣,宋代的骨簪,果盒,木桶片和底,漆盒盖子等。其中,漆盒的盖子上用朱漆写着“郑正”二字,估计是漆盒主人的名字。“这条河沟反复使用,所以出土的东西多。”张勇说。

冶山北坡挖出的唐代大河道宽8.5米、残深3.8米,属于城壕性质,可能东接欧冶池、西接西湖。

南朝河沟宽三四米,残深逾3米。“这条河沟东接欧冶池,西通西湖。”张勇说,河沟里挖出的南朝人面瓦当,鼻梁笔挺,不像汉族人。

“这里发现了这么多的河道、河沟,说明这一带以前水量丰富,有些河道可能是沟通两河,起到排水与泄洪的作用。”陈子文推测道。

与水有关的遗迹的现身

此次,考古人员还发掘出唐代水井、台基,以及明清木槽等与水有关的遗迹。

考古人员在东半部的唐代地层挖出一口大井,内外径分别为2.1米和2.4米,挖了逾2米深还没到底。井圈上部是砖砌的,下部是坚硬的生土层。井里出土了大量的碎砖、瓦当、板瓦、筒瓦、盘口壶、鹿角等。这么多砖瓦的出现,专家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井上面有亭子,后来亭子坍塌,砖瓦掉入井里;二是井废弃后,周围砖瓦建筑堆了进去。

考古人员在东半部的唐代地层还发现一处台基。台基呈曲尺形,东、西两边分别被地铁连续墙和人防工程打断,东西残长2.7米、南北残长2.6米、残高约1米。“台基底下有淤泥,旁边有较大的沟,这可能是临水建筑。”张勇表示。这处台基的砌法很讲究:台基底下有淤泥,先在较大范围抛一层乱砖,起加固基础作用,然后在砖上夯二三十厘米厚的黄土,再砌上石基,石基上砌砖,砖上砌平台。平台被破坏了,目前只剩残留部分,平台上可能建亭台楼阁。台基上有一层倒塌的堆积,出土了很多隋唐的砖瓦、板瓦、筒瓦等,其中一个筒瓦上有“大陏大莘”的铭文,这是祈求丰收的意思。

考古人员在西半部的明清地层,分别挖出大、小两个长方形的木槽。其中的大木槽做得很讲究——它是一圈插在淤泥中的木桩,内砌一圈石条,外挡一圈木板,长2.9米、宽1.4米,露出地面约70厘米。“这两个木槽的具体性质现在还不太清楚,应该是水上建筑的水下部分。木板起挡水作用,水不会冲进去。可能是宋代大河道荒废后,河边住户在河道上搭盖的建筑。”陈子文推测道。

考古人员在东半部还挖出一条长10多米、残宽2米的明代石板路。专家估计那是鼓屏路上主要的道路,到民国初年还在使用,后来改成排水沟了。

【印证】

子城在冶城南边

两座城不重叠

林果说:“这个遗址很重要。遗址的北边主体是西汉闽越国宫殿遗址。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闽越国建立,92年后被西汉灭掉。这段历史在福州建城史上很重要,福州的文明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这里开端,后面中断了。西汉统治者将闽越国人迁到江淮一带居住,但还有一部分人留下了,东汉时人又慢慢多了,福州开始有了建置,东汉在这里设置了侯官都尉进行有效管理,福建地方割据的历史结束了,真正并入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序列中。”

福州到了晋代,太守严高重新建子城。“根据文献记载,子城建在冶城的南边。冶城与子城有无重叠呢?这是一直没解决的问题。”林果说。

“这次考古,明确了子城与冶城的建设没有重叠,把冶城的南界和子城的北界确定下来了,两座城可能是以冶山路上的欧冶池为界。”林果说,最早冶城南界应是以欧冶池北岸作为护城河,子城是以欧冶池南岸作为边界。子城的位置易确定,因为北边有城隍庙,城隍庙是建子城的标志。这次考古,北边汉代的地层上面没有两晋地层,没有发现子城,直接就是唐五代的东西。由此证明文献记载没错,子城建在冶城南边,子城与冶城没有重叠。福州的城市发展脉络很清楚了。

【建议】

专家建议建博物馆

展示福州建城史

屏山地铁考古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我市文物部门多次邀请考古、文史专家进行座谈。

专家们表示,屏山考古遗址内涵丰富,建议将屏山地铁站改名为冶城站,希望能建一座博物馆,展现福州建城2200年的历史。

记者3日获悉,为保留、展示考古实物资料,有关部门曾打算建遗址公园或地铁遗址展示厅,我市考古部门首次采用切割法,将重要遗址切割下来,用铁箱子进行固定、保护。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綦芬/文 陈建国/摄)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