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福州”建设中勇担当
www.fjsen.com 2013-10-30 08:5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要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摘自习近平2013年7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东南网10月3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陈苗) 秋日的江阴半岛,海风阵阵,热潮涌动。 海边,4个5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的集装箱及化工专用码头建设正酣,每年500万标箱吞吐能力的大港梦想渐行渐近;陆上,东南电化、耀隆化工、天辰耀隆己内酰胺等总投资近千亿元的大块头项目齐头并进。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当年提出的建设‘海上福州’的要求,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对接‘三维’项目,构建大港口、大平台、大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千亿级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近日,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福清市委书记陈春光表示。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提出: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1994年,福州市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发出我国沿海城市“向海进军”的最早宣言。 在发展海洋经济方兴未艾的时代潮流中,福州面朝大海再出发。2012年4月,福州出台《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合理布局,科学有序地推进海岸、海岛、近海、远海开发,着力构建“一带一核两翼四湾”的海洋开发新格局,将福州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强市。 福清市及江阴半岛,正是“两翼”中的南翼。除了加快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江阴开发区着眼长远,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培育支撑跨越发展的新增长点。如天辰耀隆年产20万吨的己内酰胺项目,总投资46亿元。“这是目前国内单条生产线产量最大的己内酰胺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试生产,达产后年产值50多亿元,争取在5年内形成200亿元的投资规模。”天辰耀隆综合办主任王灏介绍说。 跳出福清,放眼全国,可见这些产业潜力巨大。“己内酰胺是重要的化纤原料,国内缺口很大,每年约一半的需求量依赖进口。因而,江阴己内酰胺产业可以对接邻近的长乐及江浙等地的纺织化纤产业,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凸显。”福清市委副书记、江阴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罗若谷说。 大项目支撑,发展有力。截至9月,江阴开发区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6亿元,同比增长15.88%。目前,东南电化和耀隆化工项目已相继投料生产,一期达产后将新增产值近50亿元,年内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 除了江阴,着眼未来的战略“潜力股”也在培植。在福清江镜农场一带,福州市正高标准规划建设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将建设以涉海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支撑的滨海城市新区和蓝色经济密集区。预计到2020年,园区产业增加值可达420亿元以上。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沿着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思路,在推进南翼新一轮发展中勇担当。再过数年,江阴千亿产业集群真正夯实,蓝色经济产业园加快发展,加上现有的海产养殖和加工等传统产业,海洋产业将成为福清市真正的支柱产业,为加快福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陈春光说。 记者体会:陆域资源、环境容量等发展要素日益面临挑战,转身向海是必然选择。建设“海上福州”高瞻远瞩、极富洞见。 海洋资源也并非取之不竭,发力海洋经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必须走在前,开发建设必须高起点。作为“海上福州”的南翼,福清市构建“大港口、大平台、大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千亿级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规划的加强将为调结构、转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探寻到一条路径。我省港口岸线等海洋资源丰厚,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海洋产业的要求,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将资源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领先优势。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6]打造“海上福州” 政协委员纷纷献策
- [ 01-06]委员聚焦“海上福州”:将海洋经济打造成强引擎
- [ 11-21]福州寻求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努力再造一个"海上福州"
- [ 11-14]见证:“海上福州”再起航
- [ 06-07]海上福州耕海牧渔开放发展:构筑特色优势产业链
- [ 04-26]福州市和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战略性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