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降分,能告别应试英语吗?

www.fjsen.com 2013-10-29 09:1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英语教育:你说我不懂,我说你不懂!

东南网10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黄云峰/文 关建东/图)

今年9月,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各界意见。其中“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此举被解读为教育改革从英语“开刀”。

10月开始,多地密集出台英语“高考”改革。山东从明年起高考将取消英语听力测试,英语试卷满分从现在的150降到120分。而23日出台的北京市2016年高考方案中,北京高考英语科目分值将下调为100分,并逐步向一年两次社会化考试过渡。

如此密集地朝英语“开刀”,社会各界争议四起,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英语热”是否到了真正降温的时刻?

英语热:一切为了考试

福州市民林女士的女儿今年4年级,从5岁起,林女士就把她送到英语培训班,“那时候身边朋友亲戚的孩子都在学,不学觉得落伍”。林女士透露,光英语培训每年的花费不下万元,这还是中国老师,不包括请外教。“认真反思了一下,孩子不想出国,何必如此盲目跟风学习英语。”林女士深感触地说。

李先生大学毕业4年,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直到大学还花费近半的时间,为了考四六级,拼命背单词、做习题。现在工作跟英语不沾边,4年后都还给老师了。

从幼儿阶段到大学,中国的英语热几乎贯穿一个人教育的全部阶段。

但是在学生的眼中,英语教学等同于“应试、哑巴、死板”。福州某中学初二学生王林(化名)告诉记者,老师讲课时,一般先讲词汇,然后就是讲解语法,“非常枯燥”。博瑞英语培训学校校长陈晓秋认为,国内的英语教学重点落在了词汇、语法等知识点的串讲上,这种翻译语法教学法在世界上已经落伍。

而在高中阶段,应试英语教学达到了顶点,“有些学校甚至高一起就开始重复高三的知识点,最后目标就是高考那张试卷。对于学生而言,花大量时间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为了迎合广大家长们追求高分的心理,培训机构推出了考试“速战”、“秘籍”、“突击”班,或者按照年级递进开设初一班、初二班、初三班……这些课堂依然重复着“讲考题、做试卷”模式。

在喧嚣的英语热潮中,政府、家庭与个人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一项针对全球170万名18岁以上成年英语学习者的测试成绩评估报告表明,在全球54个非英语母语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排名第36位,属于低熟练度水平。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福建教育学院外语研修部副主任、省特级教师周大明表示:“英语教学首当其冲的就是功利主义趋向。从中考、高考、英语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考试,甚至职称评定、干部选拔考试,外语成了升学、升职、升官的‘入场券’。”

社会评价体系对于成绩、升学率的看重,让英语教学改革难以持续。周大明指出,课堂活不起来是因为老师在升学考试压力下,一心想着语言点、知识点和考点,放不开手脚。

福州一中英语教研组组长陆正琳表示:“作为一门语言,英语教学应回归到应用、交流的本质。”

目前中国从中小学直至大学,都将英语课当成一门学科,而失去了它作为语言工具的首要意义。因此在学校英语课堂中,充斥着应试技巧的重复和解读,特别是毕业班的课堂,讲评试卷成为主要内容,课堂的索然无味不言自明。

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师资的弱化问题比较严重。相当多的小学英语教师为超编的教师转岗培训而来,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陷入“应试”泥潭的英语教学死气沉沉。

陆正琳认为,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得下功夫,采用更多的教学方式,兼顾听说读写。如果有新的内容和更多互动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自然有兴趣听课学习。

配套改革,方能优化英语学习

除了教师,学校能否创设更好的语言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周大明认为:“外语教育应该多元化,未来公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外语这一工具,作为工具,应该是多样的。”他曾经参观过加拿大的一所教会中学,学校开设的外语选修多达6个语种,而且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挺单纯。其中一个学习汉语的学生告诉我,学习的目的就是想去中国旅游。

在福州一中,除了校方开设日语、德语初级水平的选修课外,还有语言类校园社团给予学生更多的平台。学校还建立了桐若英文图书馆,藏书包括原版英文报纸杂志以及原版小说等。

“福建虽然暂时没有改革英语高考的消息传出,但我们需要的是让外语回归理性。”周大明认为,“外语教育改革还得匹配相关的考试、评价体系的改革,否则还是治标不治本。目前的外语试卷很难区分出高素质的学生。一年两考、社会化考试等等举措,最关键的是改变目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

陈晓秋认为,目前的中国英语教学不仅是分值,考试模式、内容都需要改革,应侧重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侧重,突出基础能力,淡化选拔功能。如果不改变考试评价机制,只是降低英语高考比重,改革效果并不明朗。她认为,应借鉴托福、雅思的考试模块,将听说读写分开,可以引导英语能力的均衡发展,防止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