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福州三捷河沿岸将变身双杭河坊街 建商业休闲步行街

www.fjsen.com 2013-10-25 08:27   来源:福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文化遗产丰富

建筑质量较差

“双杭河坊街范围内整体风貌较好、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保留有许多明清、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包括明代的张真君祖殿、清代的三通桥和星安桥、陈文龙尚书庙等四处文物保护单位,法师亭、观音庵、永德会馆等3处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以及宝寿堂、华侨住宅、永春公所等历史建筑。双杭河坊街范围内还有古河道、古榕、老墙、沿岸现存和曾经有的老字号商铺等,以及当地流传的民俗文化。与已建成的安泰河河坊街相比,三捷河沿岸自然条件和历史遗存更好、河道更宽(8米~10米)、开敞空间变化多,可以打造成市中心更有活力、真正意义上的河坊街,成为继安泰河河坊街之后又一条河坊街。”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双杭河坊街地块的建筑,以院落式大进深的福州传统木结构建筑为主体,还有栏杆式建筑、近代砖石结构建筑等。该地块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差,且结构简陋,难以满足居住与商业需求;部分建筑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公共管理设施、社区活动场地、市政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沿街商业档次低,酒店、停车场地缺乏,难以为市民及游客提供高层次公共服务。

三捷河沿岸历史建筑

将加固修缮

据了解,《方案》对地段已有的历史资源和特色给予保护;维持原有街区的格局与尺度,延续城市历史街区的环境氛围与场所精神;最大可能保留旧有建筑及历史信息,对其进行修缮,对内部功能进行改造并重新利用,最大可能保护历史真实性与完整性;严格控制新植入建筑的体量和尺度,并强调沿街立面的轮廓变化,能反映历史街区的自然演进过程;遵循“小规模、微循环”的原则,引导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新建筑无论是木结构建筑还是砖石建筑,均传承于上下杭地区的传统建筑,可充分反映上下杭历史风貌;为了增加河坊街的风貌多样性,适当增加一些与整体风貌相协调的现代建筑,提高景观的丰富性。

“三捷河沿岸大量的历史建筑要进行加固修缮,尽量保持两岸各时期的历史建筑信息,形成街区建筑年龄多样化的格局,局部拆除不协调的建筑,进行更新改造,使整个河坊街充分体现上下杭建筑风貌特征,充满浓厚的福州近现代建筑的文化氛围。”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