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福州上下杭超六成居民签订搬迁协议 老房主圆安居梦

www.fjsen.com 2013-10-25 10:49   来源:福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福州新闻网

圣君路2号杨老伯已经将家中物品整理打包成袋

福州新闻网讯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项目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自10日开始签订协议以来,截至23日,已有65.7%的居民顺利签订协议。记者24日采访获悉,作为台江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顺应民意启动上下杭旧屋区改造,群众争相签订协议搬家。

老房主忙搬家

这两天,家住下杭路的卓慧娟比平时忙了不少,一有时间便忙着整理家里的物件。

24日10时许,记者在卓慧娟家中看到,五六个编织袋里装满了棉被、衣服等物品。“过两天就可以搬家了。”卓慧娟边说边收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卓慧娟家的房子是木质结构,21平方米,只有两间房,小房间只能容下一张床,大房间摆满了餐桌、冰箱等物件。房子年久失修,走在木制地板上,能听到咯吱咯吱的声音。屋内光线不好,为了采光,卓慧娟在房顶上开了个“天窗”。

“住在这里,最怕台风天、下雨天,还担心火灾。”卓慧娟清晰地记得,1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台风将她家整个屋顶全部掀掉。还有一次,邻居家差点发生火灾,还在上班的她一听到消息,赶紧赶回家,好在只是虚惊一场。现在,每逢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

“住在这里,连家具都不敢添置,没地方放。”谈到上下杭的老房子,卓慧娟满肚子苦水。“早就盼着能换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居住,没想到这一愿望真的实现了。”此次上下杭房屋征收,卓慧娟家选择了横屿组团的房子,面积有90多平方米。“特别满意,我们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

和卓慧娟相比,家住万隆弄的黄炳生动作要快一点。11日签完征收协议后,他就忙着租房、搬家。目前,搬家已基本接近尾声。

老黄今年60多岁,他家的房子属“公租房”,确权面积不到44平方米。两间房住着一家四口人,缺少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施。加上老房子年久失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一直以来,他都梦想着有一天能离开这座老房子,住上新楼房。“老房子里住了50多年,没有一天不担惊受怕。一到台风天,人就提心吊胆。”老黄告诉记者。

老黄说,现在自己每月可以领取一些退休金,生活总算稳定了点,更加盼着改善居住条件。这次上下杭旧屋区改造的实施,加上合理的拆迁补偿方案,让他住上新楼房的梦想得以实现。“旧民房置换成高楼大厦的新房,我真是有说不出的快乐。”老黄告诉记者,新房位于象峰新苑,面积有105平方米,还能拿到3万多元的退款,现在全家就盼着早日领到新房的钥匙了。

上下杭将涅槃新生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变城区面貌,加快发展,历来是台江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

“上下杭旧屋区改造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顺应民意的一个重要决策。”台江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台江区加快“三旧”改造步伐,突出改造的力度、广度和速度,努力改善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随着城市的发展,上下杭危旧房多、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环境差、火患严重,“拥有一个宽敞明亮的新家”成为这里居民的热切期盼。动迁前的民意调查显示,逾95%的居民同意尽快启动上下杭旧屋区改造项目。

记者了解到,承载几代福州人记忆的上下杭不会因此消失,而将在市民的期盼中迎来凤凰涅槃。根据《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将形成以上杭路、下杭路和隆平路为主要街巷骨架,少量南北向的巷子沟通南北的鱼骨状街巷体系,打造与大庙山、三捷河、闽江契合的街区格局,并以居住、商业、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为主,形成具有浓厚福州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和社区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

此外,作为闽商的发祥地之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保留着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现代优秀建筑,包括巨贾商户的老宅和商号,现有90多处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根据《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上杭路商贸会所区、下杭片商业休闲区、三捷河休闲旅游带、龙岭顶民俗休闲区等七大区域,将启动保护性开发,届时这些文物都将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复。不久的将来,一个美丽的上下杭将展现在市民眼前。

(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文 郑帅/摄 通讯员 陈晓)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