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科教文化 > 正文

福州女生邀港澳台学子拍微电影 讲述乡村青年成长故事

www.fjsen.com 2013-10-12 07:36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构思家乡即将拆迁

引发创作灵感

走过一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泥土路,记者一行来到了《那年夏天》剧组的拍摄现场。

在一片金灿灿的田地里,四个年轻的演员们正在田边演绎一段欢呼雀跃状的场景,简单的一个动作起码重复了不下4遍。

该影片导演——暨南大学大四学生陈巧芳,是福州桂湖人,小时候在村里念小学,对于故乡怀有深刻的情感。

今年初陈巧芳听说家乡要拆迁重建,当即萌生出要拍一部影片留住家乡的美景。

陈巧芳觉得自己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高考结束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身边的同龄人都普遍存在对未来不确定等情绪,剧本的背景模型出炉了,“再则由于现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农村大学生为筹备学费而苦恼不已。”于是,四个农村少年为赚取大学学费,组建乡村交响乐团参加才艺大赛的故事就这么诞生了。

四月份,陈巧芳主创编写剧本,并邀请了同班同学唐绍稳和曾学皓加入修改,“前前后后大约修改了十几次,最后在五月时完成终稿。”

副导演吴欲飞表示,希望通过影片来展现高考后农村青年们的迷茫,“是去继续求学还是就业,在物质贫瘠的情况下如何为了梦想而奋斗,这就是我们拍摄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

集资啃馒头蹲大街屡碰壁 同村大哥投资数万元

在剧本出炉后,筹集资金成为最大的困难,经过一次次碰壁的坎坷经历,剧组成员最终筹集到了30万元的经费。

“每天早上七八点开始到各个厂商那里拉赞助,为了节省开支,蹲在公司门口啃馒头的情况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了。”陈巧芳说,别人一听说要赞助拍微电影,就直接拒绝了。

虽然吃过不少闭门羹,但是剧组成员一直很乐观。“我们有个同学会算命,精通塔罗牌,经常在出发前给我们掐指一算,每次都是好运,然后我们就信心满满地出发了。”陈巧芳笑谈,在这位队友的影响下,“讨薪”路上虽有挫折却从未想过放弃。

后来,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哥听说此事,当即投资数万元,并带领他们出去拉赞助,“大哥对我们很好,教我们如何谈判,如何说服厂商接受我们。”陈巧芳一脸感激,“最后我们在乡政府和企业的帮助下,募集了30万元作为拍摄资金。”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