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弹劾”事件值得教育系统反思
www.fjsen.com 2013-09-19 10:46 李建芳 赵杨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带头学生:本意是希望老师改变 带头在班上“弹劾”老师的学生小力,昨日告诉记者,他的本意只是希望老师改变。 学生对何老师教学习惯的不满,之前就有征兆。“语速很快,听不懂。”初二(11)班文艺委员小朱说,他们曾向班主任、家长反映过,班主任希望他们能适应。他们也在课堂上向何老师反映过,但何老师并没有放慢语速。 “弹劾”老师的导火索,是周四的那堂英语课,当何老师说可以举手时,班上没人举手。下课后小力向其他学生提议,第二天他带头举手。这一提议,得到了部分同学的附和,随后就出现了第二天的那一幕。举手的同学中,包括了部分班干部。 “我们只是希望老师改进,到最后才明白,那是老师几十年的教学习惯,不会为谁改变。”小力说,并不是真要赶走老师。小朱说,老师出门后,脸色变得难看,她突然很后悔,心里很难过。 市教育局:师生沟通问题,导致事件升级 本报报道这一事件后,引起了福州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据了解,昨日上午,福州教育工委宣传部,福州市教育局中教处、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到福州教院附中调查此事,召集了当事部分学生、家长、老师,召开座谈会,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 福州市教育局领导要求,妥善处理此事,保护当事老师、学生身心不受伤害。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事件反映了当代学生鲜明的时代特色,值得教育系统深刻反思,今后如何建立师生沟通平台,如果渠道更畅通一些,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类事件。 福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事件中冲突的双方,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与一名近六十岁的退休老教师。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高度发达的时期,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身心还不是很成熟,行事容易走极端。而这名退休老教师,语速过快,对学生比较严厉,她的出发点是“对孩子好”,但在与学生沟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事件升级。 这位负责人表示,返聘、代课、待岗等老师,是个特殊的资源,他们有宝贵的教学经验,发挥余热不容易,但是同时也要从制度上确保师资力量与现行教育体制的良好切入。这些老师在重回讲台前要面试,要试讲、听课、培训。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8]燕赵晚报:学生“弹劾”老师背后的诉求困境
- [ 09-17]不满教学方式 初中生当堂表决“弹劾”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