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师邓宇荣:只因多看了一眼 便知一生伴枯木
www.fjnet.cn 2013-08-19 10:57 寇思琴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把创作当歌咏让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 邓宇荣最宝贝的收藏里,有一樽千手观音像。细看这樽已旧得发黑的龙眼树木雕,会发现在很多雕刻细节上,做工是粗糙的,如观音胸前的佛珠,并不圆润,还有棱角。邓宇荣说,这樽观音塑像,还是他师傅从更老一辈的艺人手中收藏过来的,至少是70年前的福州传统木雕作品,完全是纯手工雕刻的,那些粗糙的细节,正是“纯手工”的标签。 为了学习老艺人的技法,邓宇荣经常与这樽龙眼木观音独处,用手轻抚塑像,追寻老一辈艺人的刀工与力度。他认为,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借鉴与继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只有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能给人踏实而空灵、真切而飘渺的艺术感受。 造型艺术家,一般都会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寻找灵感的火花。邓宇荣在这一点上,有些与众不同,生活在他的心里就像一本现成的书,他可以一下子就翻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页。他创作时,只需要大致想一下,人物的形态和神情,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这大概便是人们所说的“化境”。 “艺术创作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邓宇荣说。他介绍近年来,福州上街的木、根雕工艺突然如“一夜春笋”冒了起来,上街木、根雕渐成规模,相关企业已多达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目前,上街生产或加工的根雕产品约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年交易额约20亿元,上街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根雕生产、销售基地之一。但真正从事这行多年的木雕师,却并没有因市场竞争的激烈,而形成“对手”,却依然是朋友。 “原因很简单,就是世界上根本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木雕或根雕艺术品,所以就不存在竞争。”邓宇荣笑着解释,木雕艺术品的个性就是其生命力。接着,他又补充说,只有那些通过机械、批量生产的木雕工艺品,才会打价格战。“但真正有自己创作思想的木雕师,就算在设计工艺品时,也能设计得各有特色,不与人雷同。”在邓宇荣眼里,无论是手工雕刻,还是机器生产,木雕师最初的设计和想法,才是最值钱,最有生命力的。 邓宇荣喜欢把雕刻创作,比作歌咏。他说,雕塑材料、体裁的限制,就如诗的格律,木雕师就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用最简洁、最含蓄、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美。只有这样,木雕艺术才能达到小中见大,凡中显美,藏中有露,出其不意,也才能引起人们的更大兴趣。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4]弥勒佛像著作权引纠纷 大师作品被仿冒获赔14万
- [ 04-25]榕木雕石雕被指浪费材料 雕的很多作品是大路货
- [ 04-10]福州木雕艺人工资赛过教授 闽侯建平村不少雕工月入数万元
- [ 03-26]福州闽侯上街根艺生产基地5月投用
- [ 03-22]木雕巨作立体再现《清明上河图》
- [ 01-04]武夷副刊:守候沧桑(木雕作品)
- [ 12-26]花4000元网购木雕竟是塑料品 网购藏品小心造假
- [ 10-20]“吸尘”群体引关注 防护职业病可借鉴台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