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蜞:逐渐消失的美味
www.fjnet.cn 2013-08-08 作者:刘姝君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福州8月8日专电(记者刘姝君)立秋刚过,一种美味佳肴——“流蜞蛋”也悄然而至,人们把捕到的流蜞与蛋清拌匀后,放到油锅里,用温火烤熟,蛋香配上流蜞蚶蛤气味,使其成为福建享誉全国的特色小吃。然而近两年随着流蜞产量的减少,这种美味也逐渐消失。

福州方言中所称的流蜞,学名为疵吻沙蚕,广东一带称为禾虫,多生长在河边低壤之中,每年中秋前后是流蜞的繁殖季,会在半夜钻出泥土,进入江中。因其富含高蛋白,入口鲜美,且量少价高,因此被当地渔民称为“乌龙江中的冬虫夏草”。

每年农历6月至8月的月末,乌龙江面凌晨时分都会泛起点点渔火,渔船或两两结对或单独作业,在滩涂与草场中间穿梭,只为捕捉这貌似蜈蚣的水中生物。

8月5日21时许,记者驱车约20公里前往位于福州南部的龙祥岛江中村,随村民林祥銮共同体验乌龙江面捕流蜞。龙祥岛为乌龙江所环绕,周围分布多处大面积的湿地和滩涂,这为流蜞提供了天然生长环境。

深夜22时许,村里第一艘渔船出发。据林祥銮介绍,江中村捕捞流蜞的渔船约有五六十艘,每艘渔船有固定的捕捞区域。随着江水退潮,渔船会先后出发,以抓准捕捞流蜞的最佳时机。

23时许,林祥銮的小船也开始起航,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向东行驶至一处湿地。湿地上长满蒲草,不时有虾蟹在沟壑中穿梭。林祥銮说:“流蜞就生长在这些草的下面,每年这个时候会从泥土中钻出,随着退潮流入江中,最后被鱼吃掉。”林祥銮在湿地入口处布置了三张渔网,将水道拦截,刚好挡住流蜞流入江中。

等待退潮时,林祥銮向记者介绍,小的时候,老人家会用流蜞煮汤,炒蛋,味道鲜美,然而近几年由于闽江水质污染、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导致流蜞也大量减少,“过去一次能捕捞几十斤,现在有几斤就很不错了。”

随着产量的减少,流蜞的价格大幅攀升,从四五年前的25元1斤涨到现在70多元1斤,而且还供不应求。渔民捕捞上来后通常直接销往酒店、宾馆,很多广东人甚至专程赶到福州购买流蜞。

凌晨时分,乌龙江开始退潮。林祥銮熟练地跳入水中,解下渔网,将网中的东西倒入筛子。除了杂草和鲈鱼,仅有几只粉红色或绿色的虫子在快速地蠕动,三张网的捕捞量不足半两,其他渔民的收获也让人不甚满意。

上岸后,林祥銮将筛子中的流蜞倒入矿泉水瓶中,瓶内倒入江水,在灯光照射下,流蜞在水中快速游动,每只流蜞约有4到5厘米,呈粉红色、绿色或黑色,身体扁平,周围长满触角。

对于当晚的收获,林祥銮似乎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现在还没有到农历七八月捕捞旺季,肯定不多。”但他仍然很无奈地说:“以后流蜞可能越来越少了。”(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战略与任 战略与任 战略与任 战略与任 战略与任 战略与任 战略与任
温家宝 温家宝 温家宝 温家宝
温家宝 温家宝 温家宝 温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