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远洋渔业第一村”辟新航线 渔民转变为渔商
www.fjnet.cn 2013-06-27 09:52 林蔚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渔民转变为渔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北茭渔民把从海上捕来的鱼运回村码头,再由经销商转卖出去,不仅浪费途中往返时间,而且经过经销商转手,渔民的利润变薄。 1990年,村民林华纯联合几个同伴将捕捞来的鱼在附近的海港销售,尝到了渔货贸易的甜头。 “我们自己也可卖鱼,为什么要把钱给别人赚?”就是这么一个朴素的念头,开启了林华纯试水渔货贸易的历程。 要做渔货贸易,必须有运销船。尽管之前做了十几年渔民,但由于利润薄,林华纯没多少积蓄,他和好几个村民合资购买了第一艘运销船。 运销船内设冷冻仓库,可把本村渔民刚捕捞的渔货及时运往销售地,也可收购其他地方渔民的渔货。由于改变传统单一依靠捕捞的经营模式,减少产销链条中的中间环节,利润明显提高。 北茭村不少渔民,也像林华纯一样,从昔日的渔民转变成为渔商。 随着越来越多的渔民转投渔货贸易,北茭村的渔货贸易业开始显现出规模效应。分布在各个遥远海域的渔船间保持各地渔货数量、价格等信息的及时沟通,以便渔货能卖个好价钱。 现在,林华纯已拥有3艘运销船,最近又打算联合几个股东投入700万元购买一艘载重300吨的新船,预计半年后下水。“新船建成后一次能装载鱼虾1万盘,比以前多了一倍。” 打造“海上贸易第一村” 林文坚向记者展示了北茭村中型以上渔船的登记档案。其中,标有“F”标记的是渔货运输船,约占全村渔船总数一半,有78艘。 “2000年前,全村只有一两艘运销船。”林文坚说,“谁能想到发展得这么快呢?” 如今,很多远洋捕捞船还没靠岸,渔产品就已被销售一空。同时,村民还建立了4家渔货贸易公司。据统计,全村从事渔货贸易的人数约1000人。 由于北茭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沿海周边县市捕捞船只往返时须经北茭,当地的渔货贸易影响正不断向外辐射,水产品运输贸易区域已拓展到浙江、山东、辽宁、上海、海南等地。 “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海上贸易第一村’。”林文坚介绍,连江苔菉镇将建的6座码头有3座落户北茭,其中2座将以二级渔港标准建造。目前,投资1500万元的北茭二级渔港项目和投资2800万元的北茭陆岛交通码头项目,都已完成招投标,将于下半年动工。依托这些项目,船舶修造业、大型冷冻企业等渔需配套企业也正在兴建中。未来的北茭村,不仅将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水产品中转站,还将形成临港工业片区。 “届时,渔船不仅可在这装卸货,还可得到修缮。刚捕获的鱼类经处理后,能以最新鲜的状态运销全国各地。”林文坚满怀憧憬。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4]江阴12年向长江放流鱼苗近1.2亿尾 修复还有差距
- [ 06-22]鄱阳湖加强渔业管理12年 渔业资源衰势有所遏制
- [ 06-16]台菲渔业谈判有进展 菲保证不对台渔船动武
- [ 06-13]农业部:2012年全国渔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 06-09]国台办:两岸渔业合作问题可进一步研究沟通
- [ 06-07]马英九:两岸非“国与国” 不排除签渔业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