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夜景灯强光直射居民夜难成寐 "人工白昼"何时不扰民

www.fjsen.com 2013-05-23 08:34  陈旻 林姗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手记

唤醒“暗夜意识”

长久以来,灯火辉煌、亮如白昼都是我们对夜晚最美的描述。这种源于战胜自然、驱走黑暗的追求,却也异化了我们的生活——

“黑夜不黑”不仅危害人体健康,更对环境有着深层的破坏:浪费了有限的能源,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诱发夜飞鸟类与高楼相撞;影响了天文观测、航空,让天文台报废等。令繁星明月失色的“人工白昼”甚至改变了我们对黑夜的记忆:数年前,当洛杉矶发生大停电时,许多年轻市民打电话报警称“天空出现了一条诡异光带”,其实那是久违了的银河!

20世纪30年代,国际天文界已经提出“光污染”的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直面这一现象:美国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与光污染做斗争;欧美建设“暗夜公园”公共保护区,以保护星空和夜间动物;法国自2012年7月1日起,要求商店和办公楼在夜间熄灯,节约能源、减少光污染;以夜色璀璨享誉世界的香港,政府也正检讨加强规管光污染,拟规定商户在晚上指定时间后,关掉影响附近民居的户外灯光。

诚然,城市需要在公共设施、街道、公园等进行照明,以保障正常活动安全;商业区域适度的霓虹、灯箱也是经济发展的必需。但,景观灯应该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商业霓虹应该为人服务,而并非以违背自然规律、牺牲居民和环境为代价。对城市灯光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设立法规、严格管理是当务之急。而管理者更新观念,更是重中之重。否则,我们失去的将不止是星空。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