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景灯强光直射居民夜难成寐 "人工白昼"何时不扰民
www.fjsen.com 2013-05-23 08:34 陈旻 林姗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手记 唤醒“暗夜意识” 长久以来,灯火辉煌、亮如白昼都是我们对夜晚最美的描述。这种源于战胜自然、驱走黑暗的追求,却也异化了我们的生活—— “黑夜不黑”不仅危害人体健康,更对环境有着深层的破坏:浪费了有限的能源,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诱发夜飞鸟类与高楼相撞;影响了天文观测、航空,让天文台报废等。令繁星明月失色的“人工白昼”甚至改变了我们对黑夜的记忆:数年前,当洛杉矶发生大停电时,许多年轻市民打电话报警称“天空出现了一条诡异光带”,其实那是久违了的银河! 20世纪30年代,国际天文界已经提出“光污染”的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直面这一现象:美国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与光污染做斗争;欧美建设“暗夜公园”公共保护区,以保护星空和夜间动物;法国自2012年7月1日起,要求商店和办公楼在夜间熄灯,节约能源、减少光污染;以夜色璀璨享誉世界的香港,政府也正检讨加强规管光污染,拟规定商户在晚上指定时间后,关掉影响附近民居的户外灯光。 诚然,城市需要在公共设施、街道、公园等进行照明,以保障正常活动安全;商业区域适度的霓虹、灯箱也是经济发展的必需。但,景观灯应该体现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商业霓虹应该为人服务,而并非以违背自然规律、牺牲居民和环境为代价。对城市灯光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设立法规、严格管理是当务之急。而管理者更新观念,更是重中之重。否则,我们失去的将不止是星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关新闻
- [ 09-04]泉州市区2000多棵树将挂夜景彩灯 现古城夜景画卷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