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福州话
www.fjsen.com 2013-05-06 08:29 邱登辉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从唐代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绵亘蜿蜒的1300余年当中,绝大多数的福州人都说单一的方言——福州话。可以想象在如此漫长岁月里,福州地区的官府办案、先生授课、商贾于市、农樵于野,在熙熙攘攘的市井,茶楼酒肆、看相算命、小贩叫卖,街头巷尾处处都是福州话充盈于耳。据父亲说,以前我们家屋后有一所私塾,每天清晨学子们齐声诵读《千字文》《五言杂字》等,朗朗书声此起彼伏,气势磅礴,福州话特有的声调与音韵,抑扬顿挫,余音缭绕,令人愉悦。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祖宗千百年世世代代相传下来的福州话,到了我们这一代,只经短短的几十年工夫,竟由盛而衰,面临被淘汰的尴尬。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的下一代已经只能听而不会讲福州话了,再下一代连听、说都不会了。我们知道语言是代际相承的,一旦断代,语言的生命就结束了。所以有专家无不痛惜地说:“现在起,再过60年(约二代人),福州话就要进博物馆了。” 专家的话决不是危言耸听。不过,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信息: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末消亡。可能我们的福州话也在此之列啊。但让我们忿忿不平的是人为的主观因素。长期以来我们对福州方言采取极不公平的做法,使它加速走向濒危。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红领巾劝导队,我也臂佩红袖章参加了。老师说,对路人及同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和讲福州话的要进行及时劝导与纠正。同学如不听劝导的要登记扣分,不能评选优秀班级等。你看,竟把讲福州话列入不卫生、不文明的陋习,这未免也太过分了吧。诚然,当今社会福州话丧失大部分的交流功能,但它的娱乐功能、鉴赏功能及考古功能等,还在我们周围生活中凸显。例如它的娱乐性,我们津津乐道的福州电视台第三频道的福州话“攀讲”节目,就是一个很好例子。到了晚上7:30,许多中老年的观众就很“痴迷”地守着电视机,分享节目中“你讲得真畅快,我听得真透脚”快乐,而且这些“攀讲”系列节目不结束,他们就是不换台。还有每当我们举办“攀讲”节目主持人见面会时,许多“粉丝”观众从连江、琅岐、福清、闽清等地跑来,与主持人用福州话进行同台互动与沟通,其欣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知道,世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无法替代或垄断。例如要表达“自卖自夸”的意思,普通话通常讲“王婆卖瓜”。前几天,我看到福州话的一句俗语,说“亲母自秀骹腿白”(亲家母自我夸耀说自己的大腿很白),我觉得这句比“王婆卖瓜”更加有趣、生动。王婆在卖瓜,还有瓜在那里,我们看得见。瓜到底好不好,我们还有几分把握。而隐藏在亲家母衣裤里的大腿,有没有人看见是不是白似冰雪、滑如凝脂,我们一无所知,但亲家母能大胆地暴露自己的隐私,说自己的大腿是雪白的。我们虽不知真假,但宁可信其有,不会信其无。 我们知道,失去一种语言,同时也失去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福州方言也一样,日前国家图书馆举行“馆藏钓鱼岛有关文献情况介绍会”,展示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相关古籍善本等资料。其中两张由美国和英国于1859年和1897年出版的中国地图,标明黄尾屿、赤尾屿,所用名称就是根据福建(福州)的方言名称来翻译的。试想,如果这些方言都消失殆尽,我们怎么能知道,这是从考古角度,证明“钓鱼岛始终是中国的领土”最有力的证据之一啊! 邱登辉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5]首届福州话大赛复赛节目推陈出新 传承大有希望
- [ 04-22]首届福州话大赛开赛 经激烈角逐30名选手进复赛
- [ 03-29]福州微博"明码标价"引热议 经营好纯利润每月5万
- [ 03-27]福州喜娘行业薪资涨得快 本科生纷纷拜师当喜娘
- [ 02-27]16位阿姨16盏红灯笼 方言演绎《福州,我故乡》
- [ 02-21]福州:元宵未到花灯俏 小小花灯寓意多
- [ 01-27]福州话大赛90后唱主角 专家:福州话传承后继有人
- [ 01-14]《福州话实用字典》年内将完稿 收录8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