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广场英语角组织人年近八旬 坚持写英文博客
www.fjsen.com 2013-03-11 08:30 来源:福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他坚持写英文博客,已发表近2000篇;因为英语角,他有了许多老外孙子孙女 福州新闻网讯 周六傍晚的五一广场,凉风习习。在于山堂毛主席像旁,一位老人正仔细地将写有“Welcome to English Corner”的横幅挂在一旁的栏杆上,不远处,肤色各异的人们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着流利的英语,相谈甚欢。老人的加入,让气氛更加热烈。这位老人就是深受大家喜爱的Woodrow——林泉,英语角的“总监”。 快乐老人的英语“情缘” “Hello,Im Woodrow, how are you?”见到记者,林依伯热情地招呼起来,并开始用流利的英语“轰炸”,大方友好的态度让人不知不觉就亲近起来。今年78岁的林泉回忆说,自己当年是一名普通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宁化的兵工厂工作了20多年,和化学打了一辈子交道。上世纪60年代,林依伯开始自学英语。“那时候除了工作,没什么娱乐活动,每天下班后就通过收音机听英文广播。”为了更好地学习,林依伯还寄信去电台索要英语教材。“以前读中学在教会学校,学的都是皮毛,有了书本,学习就更有针对性了。” 此后,工作几番变动,但老人与英语却始终携手。2005年,因儿子在福州安家,原本住在马尾的林依伯来福州定居。老人说,自己到福州的第一件事就是骑车来五一广场的英语角。“以前听很多人说过这个英语角,可惜离家太远,一直没法来。”林依伯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当时激动地骑着车子在广场反复转了好几圈,都没找到,原来那天并不是英语角的活动时间。从那以后,每逢周一和周四,林依伯都积极参加英语角活动。近8年过去了,英语角早已融入老人的生活。 英语让他广结宾朋 如今,林依伯俨然成了大家心目中英语角的“总监”。老人说,原来英语角的时间只有周一和周四,“后来考虑到很多学生只有周末有空,我就增加了周六一天,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交流”。 老人的亲切幽默也让他身边围绕着众多“粉丝”和朋友,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塔吉克斯坦、多哥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都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人说,这都是英语的“魔力”。 2002年,林依伯去天津看女儿,在回家的火车上遇到了一对美国情侣。“我们的座位刚好在一起,很自然地就用英语聊了起来。”林依伯说,当时大家聊得很开心,没想到,回美国后,女孩将自己遇到一位口语流利的中国老人的经历写成文章并投稿至《纽约时报》。如今,女孩寄来的那份已泛黄的《纽约时报》成了老人最美好的回忆。 老人家的大门也向英语角的朋友敞开。老人笑说,有时候年轻人遇到生活、工作或感情的问题,也都喜欢找老人倾诉。“他们都喊我‘grandpa’,有这么多老外孙子孙女,真的很开心。” 除了英语角,网络也成了林依伯学习英语的好帮手。写英语博客、日志,QQ上与热爱英语的伙伴互动,都让老人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至今,老人已坚持写了近2000篇英语博客。 暮色渐浓,英语角畅谈的人们渐渐散去,老人收起横幅,满足地与朋友们互道再见。“学习英语让我找到并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还会继续努力。”老人满怀信心地说。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实习生 郭晨慧)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9]五一广场景观改造封闭至月底 重新开放暂定4月1日
- [ 12-30]一组老照片牵出福州五一广场的前世今生(组图)
- [ 12-27]2013年1月1日上午8时 五一广场将举行升国旗仪式
- [ 07-03]五一广场:戚继光此地点兵 见证辛亥、五四风云
- [ 02-13]五一广场健身器材老化严重 爱心人士捐赠后补齐
- [ 02-01]五一广场灯会明晚亮灯 仓山、马尾元宵灯会明亮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