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事 > 正文

福州部分古建成私人会所 文保与商业能否兼得?

www.fjnet.cn 2013-02-08 09:03  王大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在GDP跑步发展的今天,文化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博弈异常激烈。古建筑“华丽转身”,一变成为豪华会所,其经济利益被最大化开发出来,折射出的却是我们在民族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上的匮乏。

整个三坊七巷中,哪些属于文物保护建筑不能进行商业经营,哪些是历史建筑或老房子可以出租经营,其负责机构管委会都应该有个清楚明白的“账本”。现在,原则上不应对外招租的,却搞起了商业经营;租赁合同约定至少前厅要对外开放的,却成了私密会所。凡此种种,蕴含的灰色逻辑是“文化敌不过商业化”。

“会所GDP”剑走偏锋

对于部分宅院成为“富贵”会所的质疑,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矗说,整个街区不可能全部搞成静态的博物馆,而是按照“体验人文消费文化”的要求进行“活态化营运”。对于有些“会所”闭门谢客的行为,林矗表示,这与商家的经营理念和成本压力有关,比如寿山会馆之前一度对外开放,但水电、安保等各种费用马上就上去了。“商家以利为先,管理部门注重文化特色,两者之间要不断进行沟通协调。”

从媒体和公众对“会所”现象的持续关注不难发现,目前文保与商业化协调的效果并不理想。坊巷内的“原住民”、安民巷30号房主曾世康说,配套一些餐饮、休闲场所是应该的,但有关部门不能受经济利益的过度驱使,应避免破坏坊巷的文化生态。同时,要让更多老百姓进得去、看得起。

从传统士大夫府第过渡到现代旅游景区,加入了海峡旅游景区联盟的三坊七巷,回归文保和旅游结合的传统路子,打造“无烟工业”,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成都宽窄巷是一个可作比照的正面例子,较好实现了文保与商业的和谐共舞。如今剑走偏锋的“会所GDP”,不但文保效果成疑,更人为筑起了一道金色的篱笆墙,让那些热爱文化和旅游的普通民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王大可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