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事 > 正文

闽侯县创新“中心+基地”党员创业就业培训模式

www.fjsen.com 2013-02-05 08:05  段金柱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就 业

培训学到的技能为就业提供了支撑,而通过党员就业的示范引领,又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产生发散效应。

生态优美的竹岐乡南洋村前几年引进岁昌生态农业公司,发展灵芝种植,并利用灵芝加工后剩下的下脚料喂养“灵芝鸡”。村党支部委员许秀云参加了公司的培训,跟随省林科院、福建农大的专家学会了灵芝种植、“灵芝鸡”养殖技能,成功实现了就地就业。之后,她积极带动本村30多名中年妇女到公司就业。“因为要照顾家庭,她们不便外出做工,在公司种植灵芝、养鸡,活不是很累,一天可以收入80到100元。”她介绍说。

东南汽车生产部技术长、共产党员林杰是高级技师。他在实践中发明了许多实用的修复工具,掌握了钣金无损伤修复技术,减少了车辆大面积返修概率。在专业技能“传帮带”中,他无私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了其他同事,培养了高级技师17名、技师30余名。在此基础上,以林杰为核心的“东南汽车车身电焊工/钣修大师工作室”成立了,去年获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授牌认证。

通过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很多人学会了一技之长,一些培训项目也渐渐热门起来。2008年,上街镇马保村党员赵景秀创办了马保幼儿园后,一直感到保育和管理能力需要提升。去年7月,她参加了中心举办的保育员培训班。“专业培训让我全面提高了技能。我回去后,又向8名保育员传授了技能,现在保育和管理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赵景秀说。“去年举办的保育员培训班有70多人参加,很受欢迎,反响很好,今年我们准备继续开班。”县中心主任陈学仕告诉记者。

创 业

除了就业,在促进创业上,“中心+基地”模式也很给力。在整合培训资源的同时,闽侯县也对创业的扶持资金加以整合,由县党员创业就业中心审核资质,创业者与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给予5万元、8万元、10万元不等的贷款,由县财政贴息。

大湖乡兰田村的胡梅玉原本做化妆品销售,回乡种过白菜、莴笋,成效都不佳。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经人介绍参加了中心组织的SYB青年创业培训。“如何规划创业,创业需要规避哪些风险”等内容,点燃了她的创业激情和信心。后来,她获得5万元贴息贷款,并在福州市农科所专家的指导下,调整种植方向,改种西红柿,还学会了育苗等技术,减少了种植成本。她渐渐扩大规模,目前已发展大棚种植面积50多亩,年收入数十万元。

“如果没有创业培训,我就没有这个信心;如果没有技术指导和无息贷款,我也没有能力去创业。”胡梅玉说。2011年3月,她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已带动19户农户种植西红柿,面积上百亩,每户年增收数万元。

竹岐乡榕东村党总支书记叶大春成立的食用菌开发公司现有员工87名,其中党员12名。公司年收购蘑菇等食用菌产品1万多吨,带动闽侯乃至周边县区农户2800多户共同发展致富。该公司是县里确定的10个实训基地之一。“每年,公司都组织三四期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县里的中心帮助找老师,并给予一些资金扶持。有些人学到了本领就自己去创业,搞食用菌栽培,年收入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他说。

“我们实施‘中心+基地’模式,不在于形式,关键在于整合资源和资金,通过党员带动,为群众就业创业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减少就业创业的盲目性。最终的目的是增加群众的收入,共同致富奔小康。”闽侯县委书记赵学峰说。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