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时政 > 正文

榕社区卫生服务六大困境 "小病在社区"如何实现?

www.fjnet.cn 2013-01-07 07:3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毕业生自愿留社区 待遇要好些

针对全科医生缺乏问题,丁毅黎认为,开展全科医师、公卫人员规范化培训。对自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岗位晋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优惠措施;成立社区卫生学会,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技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建立帮扶学习制度,即上级专家主动下社区巡诊指导,下一级卫生服务机构要安排全科医师到上级医院参加专家查房、业务培训,缩短技术差距。

另外,早日出台《福州市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条例》,将家庭病床的费用纳入医保结算目录,从政策上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

【连线】今年工作重点:硬件提升

福州市政府透露,去年福州建成了市级卫生信息综合平台,今年将加强一批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及设备标准化配置,创建鼓楼、长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及台江宁化等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提升及设备标准化配置,是今年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昨日,相关人士介绍,为解决一些慢性病人的康复治疗,先选择在鼓楼、长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试点,今后将向全市逐步推开,解决居民看病难题。

两会热词

公交优先

福州市长杨益民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继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公交优先战略受到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陈春榕代表建议,可以借鉴外地好经验,出台公交转车优惠政策,让公交运力得到更优使用。

代表:刷一次卡,两小时内任意转车

“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就是让公交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大方便百姓出门,降低百姓出行成本。”陈春榕代表表示,目前福州市的公交车路线布局还不尽合理,线路多集中在核心区,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有的线路根本挤不上车,有的又经常是空荡荡的,公交资源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她说,为了把公交有限的资源最大地优化,引导百姓上班、出行时不要固定地等待直达的一路车,可以通过多次转车的方式到达目的地,建议实行市民在两个小时内刷卡转车只收取一次费用的惠民政策,“只要做到转车不收费,相信百姓都会更加乐意去转车,也缓解了交通压力,同时也节约了社会成本”。

市民:建议以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

“这是一件利民利社会的好事,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的响应。”连续三年的福州市两会,读者林安都会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8111,希望记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转达“关于公交转乘给予优惠”的建议。得知陈春榕代表关注到这一话题,他兴奋不已。

他说,福州一些公交站点中线路多,可以发挥中转换乘作用。例如从金山生活区发往鼓楼区的直达公交线,高峰期几乎全是人满为患,“如果转乘免费,大家只要朝着目的地的方向,完全可以设计出多种转乘组合,无需在站点死死等候那路直达车。”他还表示,转乘免费仅限于刷卡乘客,这将极大地推动公交IC卡的普及,“假币减少、零钱后期工作量减少都将为公交公司节约不少成本。推此政策,肯定影响公交公司的收入,但公共交通是民生工程,希望政府能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的方式,使这一民生政策尽快实现”。

部门:今年3.2亿元扶持公交

昨日,记者从福州市财政局获悉,今年福州市财政将计划安排3.2亿元,用于公交补贴,支持公交停车场(站)建设,继续实施购买公交车、空调、冷僻线、高龄老人免费乘车等政策性补贴,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据悉,福州市政府将按照国务院刚出台的《意见》,结合福州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两会声音

榕文化产业“蛮多星星独缺月亮”

“目前福州市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名目繁多,产业规模比较小,‘蛮多星星就是缺月亮’,不少旧厂房摇身一变,就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昨日,福州市政协委员韩孝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韩孝捷说,“十一五”期间,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29.8%,已逐步成为福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福州文化创意产业还是个稚嫩的新兴产业,存在产业总体竞争力较弱、创业环境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刺激政策,引导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服务项目(如文化旅游景点、文化主题酒店等),在资金、用地、税收、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给予集聚区入驻企业更多的租金优惠,配套设施,简化各类证照办理手续,减免税费。”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