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福州老行当:“霍霍霍”磨刀声里听年味
2011-12-23 08:03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对任何一把刀张炳奎都磨得很仔细。张师傅说,自己在磨刀的过程中能找到成就感
张炳奎在灯光下仔细地查看刀口
磨了几十年的刀,张炳奎的双手十分的粗糙,也经常会不小心被刀划伤
磨好后,张炳奎(左)在顾客面前试一下剪刀好不好用
怕张炳奎身体吃不消,张炳奎的老伴把原来挂在外头招揽生意的招牌藏到了店里,想少接点生意 家住福州台江区的小林说,他每年都是听着磨刀声感受年关将近。因为,在他家附近的一家磨刀店,每年这时生意就会特别好,从早到晚传出来的“霍霍霍”磨刀声,是他听到过的最有年味儿的“迎春曲”。 台江区苍霞新城小区的这家磨刀店,老板叫张炳奎,今年已经63岁了,自16岁起,就开始跟着伯父挑担磨刀、磨剪子。 12月21日,在张炳奎大爷的小店铺门口,一个小朋友正好奇地看着张大爷磨刀。只见张大爷先把刀放在砂轮机上去锈。接着就把刀先后放在粗细不同的磨刀石上一边蘸水一边磨,其间还时不时拿起刀来在灯光下检查一下刀的锋利程度。大概半个多小时后,砂轮去锈、青石磨锋……几道工序下来,原本缺了口的锈迹斑斑的菜刀闪出寒光,刀口锃亮得可以当镜子用。张大爷用指腹轻轻刮了刮刀刃,满意地点了点头,那神情就像艺术大师欣赏自己刚完成的佳作一般。 聊起自己的磨刀、磨剪子的经历,刚才还一脸专注的张炳奎,顿时扬起笑容,因为这里面有一段“罗曼史”。 张炳奎回忆道,以前光靠磨剪刀、磨刀赚不了什么钱,后来他进了一家工厂上班。张炳奎的老伴王阿姨,当年也和他在同一个工厂。有一天,王阿姨的剪刀不锋利了,她拿去找工厂里那位专门磨剪刀的老师傅,结果当时老师傅一句:“我现在没空!”就把她撂在了一边。这事让张炳奎知道了,当时还年少气盛的他,就从王阿姨手里取来了剪刀,扬言说他自己就能磨好。老师傅见此情景,便奚落他:“如果你能磨好,我这活以后让你干,我就退休走人!” 一气之下,张炳奎还真把自己的本事使了出来,把剪刀磨得锃亮锃亮,锋利无比。“后来,那位老师傅真的离开工厂了。”事过多年,张炳奎回想起这段陈年往事,骄傲的语气里也透着一丝感伤,他说自己也只是赌一口气,没想真把那位老师傅赶走了。 就因为赌一口气,张炳奎这一“重操旧业”,就再也没能放下他那套磨刀工具了。1995年,下岗以后,他就自己开了家磨刀店,专门为人磨剪刀、磨刀。他的好技术,连香港缝纫店女老板都知道,每年都托人把剪刀从香港带回来,请他磨。 张炳奎大爷的磨刀技术名声在外,许多业务蜂拥而至,张大爷的老伴王阿姨则担心张大爷身体吃不消,就把原本挂在门口用来招揽顾客的招牌,挂到了屋里不显眼的地方,希望能减少些生意。 附近的邻居也给张大爷献策,让张大爷收些徒弟好在年末的时候帮忙一下。但张炳奎大爷却从没想过要收徒弟。他说,一来担心徒弟手艺不好,砸了自己的招牌;二来担心靠这门手艺无法养家糊口,害了徒弟。他说这些年来,登门向他拜师的人不是没有,但他总因为上述两方面的顾虑,回绝了别人。 本报记者 陈景 寇思琴摄影报道 |
相关阅读:
- [ 12-22]寻找福州老行当:车枳业渐行渐远的“咯吱”声
- [ 12-13]即将消失的老行当 高楼夹缝中站着八旬“代写”翁
- [ 08-10]职调显示:三千个老行当没有饭吃
- [ 03-11]故宫收藏稀世美玉 中国正在消失的老行当
- [ 03-11]还记得吗?中国正在消失的老行当
- [ 01-03]榕:春节饰品“销售战”提前打响 三坊七巷游客热捧老行当
- [ 01-03]捏面人、糖画、皮影戏 三坊七巷游客热捧老行当
- [ 11-29]三坊七巷征集传统老行当 提供工艺制作表演平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