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地产商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三盛”为何变“五和”

2011-12-13 09:39  孙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法制今报12月13日报道(记者 孙毅)

售楼广告上打的是三盛地产的名号,销售人员也表示卖的就是三盛地产的房子,可签合同时出卖人变成了福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而不是宣传中的开发商。这一改变,让购买三盛国际公园的业主们疑惑不已。“三盛”和“五和”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出现纠纷法律责任该由谁来负?针对业主们的疑问,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买的谁的楼盘?业主蒙了

三盛国际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东园村,引发纠纷的几幢楼位于该楼盘的B1地块。该地块上共有5栋楼,于今年6月份开盘,至今已全部售罄。有业主买卖时比较顺利,但到了签合同环节,问题出现了。

“承诺赠送给我们的阳台现在要收取一半的钱,合同约定面积计算方法也跟之前说的不同,开发商与业主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严重不对等。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搞不清楚到底买的是谁的房子。”业主洪东煌告诉法制今报记者。

今年8月份,洪先生看到三盛国际公园的销售广告后,对该楼盘产生了兴趣。通过咨询售楼人员,洪先生决定购买该楼盘5号楼的一套单元房。9月11日,洪先生在三盛国际公园的售楼部缴纳了10万元定金,并与销售方签订了商品房买卖的认购书。

在洪先生提供的这份编号为0002152的认购协议书上,记者看到,这份名为【三盛·国际公园】认购协议书的文件上,虽然盖着“三盛国际公园销售专用章”,但出卖人一栏却写着“福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从销售广告到售楼人员都宣称这是三盛国际公园所开发的楼盘,为何出卖人会变成五和公司?洪先生等业主就此询问了销售人员。但对方表示,“五和”就是“三盛”。

由于无法确定两者间的关系,不少业主拒绝签订正式合同,并要求销售方退房。但销售方却表示,认购协议书具有正式法律效力,如果业主退房,定金就要被没收。

“我们是冲着三盛地产的品牌影响力才购买的房子,如果当时说明是五和的房子,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购买。地产商这种行为属于欺诈,不仅要退还定金,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业主林女士表示。

缘何张冠李戴?工商立案

三盛地产和福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究竟是什么关系?三盛国际公园的建设审批手续又是如何办理的?法制今报记者随后向相关部门做了了解。

记者从福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了解到,三盛国际公园的立项名称叫做福州奥林匹克花园二期,该项目B1地块已于2009年12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是由福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拍下的,其后的规划、建设审批的建设单位均是福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涉及该地块的编号为20113408号预售许可证上明确记载,福州奥林匹克花园二期B1地块由福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

那么原属五和的地块为何冠上了三盛地产的名号?对此,三盛国际公园销售人员吴家铭表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被三盛地产收购了,目前三盛地产是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B1地块实际变成三盛地产的子项目,因此冠上三盛的名字。

12月3日,三盛地产新地块开盘日上,30几名B1地块的业主再次向三盛地产提出质疑。对此,三盛地产一名钟姓的销售总监称,五和是三盛的子公司,法人代表是同一个人,不论谁来签合同都是一样的,业主不应对此存在疑虑。

法制今报记者对比了三盛地产提供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国际公园B1地块)示范文本和福州奥林匹克花园二期B1地块的预售许可证后发现,福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为高钺,而三盛地产的法人代表为林荣滨。

目前,洪先生等业主已经将问题反映到晋安区工商局。晋安区工商局秘书长林志威表示,根据业主们的投诉,工商局会立案调查三盛地产和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之间的关系,目前先在业主和开发商间做居间协调,协调不成建议走司法途径。

是否虚假广告?涉嫌欺诈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房地产开发具有其特殊性,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开发资质、资金和土地。而很多企业不能同时具备这三大要素,因此通常是采取几家企业合作开发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签订房屋购买合同中的出卖人与广告宣传中的开发商不一致的情况。

那么出现这种问题是否会对业主权益产生影响?用三盛地产的名号来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房子做广告,又是否合法?

对此,本报专家顾问团成员、福建中美律师事务所的俞文峰律师做了专业解读。俞文峰律师表示,如果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只是打着三盛地产的名义做广告,那肯定构成了虚假广告。即使三盛地产确为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三盛地产也仅仅是股东的身份,不能以三盛地产的名义为五和做广告,在虚假广告的背后,开发商还涉嫌欺诈。五和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向业主提供了虚假的信息,该行为与业主与其签订合同有因果关系,且该房地产公司主观上有过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洪先生等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裁定合同无效,并请求房地产公司返还定金并赔偿因此所受的损失。

截至记者发稿时,事件双方仍处于僵持状态。事件将如何发展,本报将继续关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