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榕警方昨查扣两辆黑校车 租黑校车的家长很无奈

2011-11-23 08:04  肖彬 齐榕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租“黑校车”的家长很无奈:没校车,又没时间送小孩怎么办?教育部门说:推广公共校车可解尴尬

“黑校车”的内景

被查扣的““黑校车黑校车””

东南快报讯(记者 肖彬 齐榕 见习记者 徐莹 陈聪文 陈木易 通讯员刘榕彦文/图)昨日,福州仓山交巡警大队在辖区内进行校车专项整治,并查扣了两部家长雇佣接送孩子的黑校车。执法本身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但有家长并不买账,说双职工家庭无暇送孩子,学校又没校车,怎么办呢?

昨日下午,在仓山区麦德龙超市附近,民警拦下一辆车牌号为A40785面包车,打开车门后,只见两名小学生坐在被改装后的车内。一看到车辆有私自改装的痕迹,民警立即通过车辆登记系统比对,发现该车竟是一辆超期未年检的车辆。

没过多久,民警便又查扣一辆没有校车标识的“黑校车”。

据了解,查扣的两辆“黑校车”都是学生家长找家政公司租赁的,并没有报给有关部门进行资格审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黑校车”。

“家长合租接送孩子的车辆,是非专用校车的一种,也要经过审批。”现场执法民警介绍说,在校车的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就是校车。按规定,无论是专用校车还是非专用校车都要经过部门审批,发放校车标牌后才能作为校车接送学生。

“这样的接送车上只有司机一个大人,存在安全隐患。”执法民警说,这些私人租用的车辆一般都不会和学生家长签订相关的合同,乘客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且这些车辆除了司机以外,大多没有安排专人看管孩子,好动的孩子在路上的打闹中也很容易发生意外。

警方介绍称,从以往的查处情况分析,这些家长自行租赁的“黑校车”缺乏部门监管,最容易存在超载、私自更改车况等交通违法行为,也是最危险的“校车”。为保障学生出行安全,警方必将严查。

家长声音

学校没校车只能自己租车

民警执法本身是好事,但家长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学校没有配备校车,我们只能自己租车,可是又找不到有资质的校车,怎么办?

家长吴女士说,我们夫妻俩都是单位职工,平时都要上班,而且工作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常常不能配合学校放学的时间接孩子。“我也不想租‘黑车’来送孩子,但孩子的学校说,整个学校就十多名学生有接送需求,没必要专门配备一部校车。”吴女士说,无奈之下,才和一些家长商量,联合租车来接送孩子。

据了解,目前福州市校车申报程序是:学校的自有车辆或是租赁车辆,都必须向辖区教育局申报。教育局对该车进行登记并邀请交巡警部门对申报车辆进行车况查验,符合标准后予以批准。“这样的制度有个缺陷,学校不提出校车申报,作为家长确实租不到合规的校车。”福州一位执法民警介绍称。而类似的情况很常见,特别在一些外口学校。

据福州市一位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小学基本上都是就近上学,所以大部分家长不存在需要专门校车来接送孩子的问题。但一些学校有借读的孩子,还有一些外口学校确实存在接送需求。“学校为了这些小部分的孩子专门购置一辆接送车确实没有必要,也浪费。”该工作人员说,这导致家长委托公司来接送的现象长期存在,而且屡禁不止。“目前,只能教育学生或劝诫家长不要乘坐没有资质的接送车辆。”

教育部门

推广公共校车可解决矛盾

针对家长遭遇的尴尬,福州市教育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借鉴国外模式,或者外地模式,推广公共校车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接送问题。

据了解,目前社会上有一些接送车,车上坐满了小孩,但这些车可能根本没有到相关部门备案审核,也就没有接送孩子的资质,这些车或改装或超载,都存在安全隐患。

“通过公共校车可以解决这个矛盾。”该负责人说,公共校车可以由公交公司或有营运资质的运输企业推出,设定固定的线路,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学生的居住地接送孩子。在线路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开出线路1、线路2等,到上学时间,家长直接把孩子送到小区门口,放学了,直接到小区门口接孩子。这样不仅方便了家长,而且也可以缓解目前接送孩子高峰期交通拥堵的情形。

在费用方面,可以考虑家长出一部分,政府财政补贴一部分。只要费用不太高,家长也能承担得起,并愿意接受。而且这样的校车有到相关部门备案,利于职能部门监管,家长可以放心让孩子乘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