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进补膏方热销,医院药房也变得忙碌起来。医生建议市民到医院,让医生来判断是否可以进补膏方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11月19日讯(记者 江方方/文 黄孔瑜/图) 俗话说“冬季膏方巧进补,来年开春能打虎”,膏方作为独具中医特色的中药剂型越来越受市民关注。昨天,记者走访了福州多家超市和药店发现,市面上销售的膏方没有任何标准和规范,“千人一方”,也并没有标注适合哪些人群。因此,不少人购买膏方时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市面上销售的膏方“吃了就补”,一种膏方可以给全家人服用。 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养生医疗领域要倡导规范,加工企业应关注膏方的标准研究,规范化的流程、标准化的工艺是膏方的发展方向。 一罐“固元膏”全家老小一起补 福州林依姐今年41岁,前阵子,听说同事配的膏方很好用,不但将腹胀、恶心呕吐等胃病症状治好了,连食欲也变好了。 随后,林依姐在一家超市买了一罐“固元膏”,上面写着治疗亚健康、调理肠胃疾病不适、补血等各种特色。林依姐介绍,看那一大罐膏方,一个人吃,好像吃不完,于是全家“总动员”,一家三口都吃了这个膏方。谁知,两个星期了,同样有胃病症状的爱人不但不见效,还感觉越来越疲劳。而自己同样不但没见补益,还落了个“茶不思、饭不想、脸上冒出一群红疙瘩”的结果。 “到省人民医院看后,才知道自己买的这种膏方完全不对。”林依姐说,医生还说,膏方就像各人的碗筷,不能看着不错,就拿来自己用。 进补膏方超市网络热卖 昨日,记者走访了福州鼓楼东大路、仓山三高路等路段的超市和医药店。“这个固元如意膏,有很好的补气养血的功效,最适合老年人吃。”记者在三高路一大卖场专柜看到,营业员正向一对老夫妻推销固元膏。这种膏方号称是传统膏方,配方包括阿胶、红枣、黑芝麻、核桃等。营业员说,由于膏方在服用时多用开水冲调,比丸剂更易于吸收,比汤药剂更便于服用,因而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捧,买的人还真不少。在其他几家大卖场,记者也发现了固元膏、阿胶膏等成品膏的身影。 当记者询问店员多久可见效,小孩能不能吃,有何禁忌等问题时,店员的回答几乎相同: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有的人吃了十天就能感觉明显,但有的人吃了一个月也没太明显的效果,因为体质不同,不作任何保证。两岁以上的小孩,都可以吃。除了孕妇慎服外,其他没有什么禁忌。 随后记者在淘宝网上用“固元膏”做关键字搜索了一下,共出现了13000多个结果,一家销量较好的商铺,30天卖出固元膏11172件。尽管网店卖家在这些膏方的文字说明中称“熬制膏方时使用了大量中药材”,却没有标注适用人群、性别、年龄等。 膏方标准急需规范 随后,记者来到省人民医院,林瑜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中医最重要的是辨证论治,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市面上常见的固元膏、阿胶膏等并不适合所有人,这两种膏中的阿胶是滋腻固摄之品,如果不配合活血温阳的药物,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其他的红枣、黑芝麻、核桃仁也都是滋腻补益之品,更加重了固元膏的滋腻碍滞之性,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不适宜食用。 林主任举了例子说,消化系疾病中常见的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是否可以服用膏方还应区别对待,中医认为如果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的,脾胃虚弱所致的,才可服用膏方调理。如果是暴饮暴食、感受外邪或某些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就不宜服用。 她建议,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可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等类型。市民应在辨清自己的体质后,选择相应的进补膏方。“还是建议市民到医院,让医生来判断是否可以进补膏方”。 据了解,由于目前尚无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使得膏方的生产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 据上海《科技日报》报道,上海曙光医院今年调查发现,膏方质量已有所下降。“膏方现在急切要做的工作,是进行规范,出台一些规范标准。”林主任表示,膏方发展一定要规范,对医师开膏方的资质等也要规范。什么样的病人用什么膏方,要用中医思想指导,开个性化的方子,真正有疗效的方子。 |
相关阅读:
- [ 11-10]闽南人不宜多吃羊肉炖萝卜 冬季进补宜多喝四物汤
- [ 11-09]雨中立冬降温明显 冬季应适当进补早睡晚起
- [ 11-08]立冬进补应以温补为主 当归茯苓莲子等是常用药材
- [ 11-07]近期有阴雨榕明显降温 立冬将至进补要弄清体质
- [ 11-01]天气转凉市民开始进补 11月份鱼类涨价家禽跌价
- [ 10-21]保健品含雌激素危害乳房 女士长期进补导致乳腺癌
- [ 09-20]天气冷热交替需防感冒 秋季用药进补须谨慎
- [ 09-07]白露到了榕城天气渐凉 市民吃龙眼进补也须注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