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特奥会形象大使求职受挫 谁来为特教生就业出一份力?

2011-11-17 09:30  谢添实 吴泓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17日讯(本网记者 谢添实 吴泓)还记得在第五届全国特奥会上,林航亮和李晓凡这两位形象大使吗?当时他们用灿烂的笑容征服了观众,也为特奥会增添了光彩。在11日东南网组织的“大手拉小手”活动中,林航亮偶然向记者谈起了求职的困难。记者连日来的调查发现,像林航亮这样被招聘单位拒绝的特教生不在少数,一些特教老师希望福建日报和本网的报道能引起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帮助这一群体。

优秀特教毕业生求职被拒绝

林航亮今年18岁,因患先天性唐氏综合征,他的记忆力、智商比常人略差一些,但从小在父母的培养下,他已经会自己洗衣服、拖地板、扫地,还会炒菜。在福州开智学校学习时,林航亮是全校公认的优秀学生,老师称赞他“自信、幽默、社交能力很强”。每次轮到他值日的时候,他都会把地扫得很干净,还会把老师的电脑桌擦得很干净。就在11日本网组织的“大手拉小手”活动中,他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了一幅刺绣习作,底稿还是自己画的。

林航亮还是个玩滚球的高手。2008年5月,他代表福州队参加在厦门举办的波音杯滚球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同年12月,代表福建队到北京参加全国滚球比赛,获得单人赛第三名。2009年8月,又代表我国到韩国参加东亚地区滚球邀请赛,夺得单人赛金牌,还与同班同学陈勇一起摘得一枚双人赛银牌。2009年9月,他与李晓凡一起当选为特奥会形象大使,担任首棒火炬接力手,出色地完成了特奥会各项任务。

可是,就是这位优秀的特教毕业生,却在求职、准备迈入社会时,遇到了困难。“他已经完成了初中的全部学业,我们相信他完全能够胜任社会上很多的基础岗位,并且一度设想他在求职时会比较顺利。”他的老师林艳飞这样说。但事与愿违,林航亮在找工作时碰到不少困难,他参加了包括本土知名大型连锁商超在内的面试,但都被拒绝了。

不过乐观的他并没气馁,他说他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帮助妈妈揽起全部的家务,当个“大厨”,然后再继续找工作。

参加工作有利于特教生成长

据介绍,在福州开智学校里,经过学习,有不少人都和林航亮一样能毕业参加工作。但遗憾的是,真正能走上工作岗位的却很少。学校德育主任余秀玲告诉记者,学校几年来真正实现就业的同学少之又少,也曾有企业来学校招聘过,但最后很多没被录用。她认为,如糕点烘焙、洗车、清洁、商场理货、餐厅服务等简单的工作,林航亮就完全能做得了。

“其实很多企业并不排斥招收有工作能力的特教生,但是估计怕这些特教生上岗的时候未必能真正胜任,影响到企业的工作进度,毕竟企业花费了成本。此外,也有管理上的顾忌。”余秀玲分析说。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各类残疾人221.1万人,其中智力残疾19.1万人,16岁到60岁的有12.6万人。这些人有的在“福乐家园”里,有的在特教学校里,有的就待在家里,更有的在街头上流浪。像在特殊学校里的,等他们毕业后,就需要一个能让他们融入社会的平台。“如果他们天天待在家里,或者重新流落街头,那之前所做的努力就有可能都会白费。”余秀玲说,让他们有份工作是个很好的选择,有可能对他们会有更好的提高。

有些家长心疼孩子,不舍得孩子出去工作,余秀玲则建议家长,让孩子们多和外界接触,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自理生活、融入社会。

特教生求职需要宽容扶持

特教生由于身体的一些缺陷,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参与社会竞争,这时就需要用工单位的宽容与扶持。在福州开智学校资深特教专家吴芳老师看来,特教生从学校到就业岗位这一段时间非常关键,要衔接好。“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人好好带他们,让他们适应从学校到工作的不同环境。这样,他们对工作就会有个概念,能有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喜欢上这份工作。”吴芳说,要是企业缺乏宽容心,那么有可能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对工作产生畏惧;或者还没做多久,就把他们辞掉,让他们在心里产生排斥感,这样就不利于今后的再就业。

“特教学生不容易,他们自己也付出了很多,在就业方面需要有人拉他们一把。”余秀玲也希望通过本报和东南网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帮助到他们。

如果您手中有合适的岗位提供给福州开智学校的学生们,可以联系:余秀玲老师 0591-87556174。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