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建 > 正文

脏臭内河怎样变美?记者带你看内河整治主要流程

2011-11-17 08:35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秀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经过综合整治,如今,榕城多条内河大变样,白马河、安泰河更成为“树绿岸美、水清鱼跃”的生态廊道。曾经脏臭的内河是怎样重新焕发光彩的?11月15日,记者奔赴内河整治现场,直击内河整治的主要流程。

截污工程

用上“微创技术”

11月15日,记者来到晋安河北段截污工程现场。没有想象中的尘土飞扬、满地土石,只见晋安河从温泉公园桥到华林路间河段的岸边每个八九米就分布着一个两米多深、乒乓球桌大小的排污井,而每个井里都可看见已经埋设好的截污管。

不见破路施工,这数百米长的管道是如何铺设好的呢?

原来,此次晋安河截污工程绝大部分地段采用了非开挖敷设地下管线方式。首先,用特殊的机器在地面打开一个小洞,细钢管从这个小洞钻入,通过GPS定位系统,控制钢管在土层下的走向,最终从另一出口钻出。之后,再用钻头挖出合适的地道,并最终将600毫米直径的截污管拖入地道内。

据晋安河截污项目负责人介绍,比起以往的露天开挖方式,这种方式对路面产生“创口”小,施工对周边群众影响也轻微,而开挖排污井则是为了在截污管敷设完成后,将晋安河沿线截污支管的污水通过这些井汇入截污管。

据了解,福州市大多数内河均采用了这种“微创技术”铺设截污管道。截污工程完成后,沿河排放的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杜绝污染源,确保晴天污水不排入内河。

清淤船助力

晋安河整治

清淤疏浚是每个河道整治的必要措施。在晋安河上游河段,清淤工程正在紧张进行。由于晋安河河道宽,吃水深,在其他内河整治中难得一见的大型清淤船可在这里大显身手。

这艘清淤船有船的身子、挖掘机的驾驶舱和“大爪子”,还有4个数米长的“机械脚”,牢牢地抓住河床。 才一会儿时间,“大爪子”就从河底抓起一大把的淤泥放在了一旁的运泥船上。

目前,在内河整治工程中,清淤手段主要通过人力、挖掘机清淤,清淤船清淤等。

新西河打造生态河底

此次内河整治十分重视内河的生态建设。在河床上铺设生态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新西河是白马河水系补水的必经河道,其水质直接影响白马河等多条河道水质。11月15日,记者在新西河整治现场看到,通过围堰阻塞河水,工人们正在河床上铺设生态砖。

据施工人员介绍,在铺砖前工人们已在河床底泥上铺设了一层竹篾。生态砖相互之间有卡锁,可避免出现单块砖头及水平移位的问题。之所以称为生态砖,是因为这些砖本身有孔洞,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孔生长,这些生态孔可以为草和小灌木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不仅美化环境,还形成了自然坡面,改善了生态环境。据了解,内河铺设生态砖后,还可以防冲刷和河底淤泥的沉积。目前该技术已在福州部分内河使用,新西河福大段在使用该技术两月后,水环境良好。

引水冲污工程

将实现按需取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来,福州实施引水冲污工程,对改善中心城区32条内河水质,实现内河“去黑除臭”起到了重要作用。11月15日,记者来到引水冲污工程的心脏——文山里泵站。

在5台巨型水泵的轰鸣声中,泵站以每秒37.5立方米的速度抽取闽江水,引入5000多米长的地下输水渠道,之后汇入湖前河,进入铜盘河、龙津河、西湖、左海等,最终流入晋安河,沿途共为我市20多处水体补给水源。

这些清水不但冲淡了内河污染物,避免河水黑臭,还加快了水流速度,有利于把污染物冲洗出城市。流水潺潺的环境,也提升了城市内河的景观,对内河生态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福州市已建成文山里泵站、新西河泵站、洪塘泵站、琼东河泵站、连潘河泵站、五四排涝站等6个泵站,担负内河生态补水的重任。下一步,福州还将启动新东区水厂引鳌江富余水量补水浦东河、磨洋河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方案审查、可研及立项工作。同时,福州市将改造内河上游水库的登云、八一、过溪3座水库,这3座水库的防洪库容将由原来的80万立方米提高到288万立方米;开展闽江北城区内河生态补水规划,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目前规划报告已基本完成。

文山里泵站站长林仪告诉记者,未来城区内河沿线截污工程全面完成后,引水工程有望从原来的每天抽水20个小时,转变为按需取水,生态补水。

(记者 庄永强 陈长森 陈鹤/文 叶诚/摄)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