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声 文化游就是深度游 “文化旅游”的通俗定义,是“一种商业性的活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认识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并通过体验了解当地民众的习俗、特征。” 这不难领会。花钱去旅游,我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那地方好玩。所以,与其绞尽脑汁去琢磨“我这地方多么有文化、多么有品位”,不如开动脑筋想想,我这地方怎样更好玩。 举寿山国家矿山公园为例,这里寿山石文化底蕴有多深厚,根本无需多言。一个古矿洞加一条田黄淘宝区,我们玩了一整个上午还不过瘾。心想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就一整个国庆长假才几百人来?难道大家就那么喜欢去挤汹涌的人潮? 相关负责人为“我们缺乏宣传”而苦恼。他却没发现,像我们这样彻彻底底的寿山石门外汉,在那一个上午的玩耍中,已经不知不觉可以顺利说出寿山石的一些“皮毛”了。我们甚至已经约了一干朋友,准备在周末杀回去再玩一天。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宣传? 许多专家在许多场合都说,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并非简单的1+1=2,而是要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深度,通过文化创意展示出来的深度。 首先,越是具有特色的越有吸引力。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历史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离开了创意这个媒介,文化旅游将失去活力。所以,要体现文化特色,就需要把握自己文化的内核所在、特质所在,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和品牌活动。 其次,这个特色还必须具有亲和力。它必须进行通俗化处理,以现代形式、大众方式来诠释和表达。 目前,虽然观光型旅游在我国仍是主导,但随着旅客心态日趋理性,这种被形容为“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对着镜头笑一笑”的旅游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深度游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许多游客都希望花长一点时间,对某一个专题或者某一目的地进行深入观察与了解,寻找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受,追寻生命中更为丰富的体验。 所以,通过观光游做大做强深度游,符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是,二者的中间,一定不能忘记增加个“互动体验”的环节——游客们玩得高兴,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而拥有如此忠实的“粉丝”,什么深奥的文化没有办法推广? (储白珊 林侃) |
相关阅读:
- [ 11-01]兰灿其:心里时刻装着村民
- [ 10-31]记者下基层——马洋溪的锦绣前程
- [ 10-31]走基层感言:挽留住正在消逝的民俗
- [ 10-31]邻里守望 其情洽洽
- [ 10-28]旧村破宅,怎样坐“地”生“钱”?
- [ 10-28]郑洪富:民企回归正当时
- [ 10-27]百姓看跨越:奇迹,在这片热土上演
- [ 10-25]福建日报报道推动 米粉公司融资难题化解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