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找到3张信用合作社股金证 50年前股票值多少
2011-10-21 08:11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王秀钦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几张泛黄的纸片,记录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0日上午,家住鼓楼双安城小区的70岁依伯陈清谋特地来到本报,向记者出示了3张印着暗红色花边的纸片:“这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股票,我很想知道它们值多少钱。” 这3张已经泛黄的纸片,最上方印着“股票”二字,正中清晰地印着票据内容:“愿遵守本社章程,参加本社共同发展事业,经社员××介绍,又经社务委员会审查认为合格,并认购社股一股,计人民币2元整,特发给股票存证。”其中两张“股票”为莆田县第九区双横乡信用合作社发行,另外一张为黄石区木兰乡信用合作社,正面上有编号、盖有印章,发放“股票”时间分别为1955年4月1日、11月10日和1956年8月2日。 陈清谋说,8月30日,他在本报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长兴市民陈柱云发现了父亲箱底一本信用社“社员证”,记载着他的父亲和奶奶57年前交了4元股金,但目前价值仅有48.8元,而2003年,同样的年代,同样是入股,甚至连交的钱也一样是4元,深圳一市民却拿到了银行120万元。“看完报道后,想起我的岳父岳母曾经说过,在我们老家有同样的股票,而且我印象中见过它们。”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陈清谋老人特地回到莆田老家,翻箱倒柜后在一个旧箱底找到这3张股票。“当时特别高兴。 ”陈清谋老人告诉记者,自己的岳父岳母曾讲过,这3张股票是50多年前,信用合作社发行股金证时花6元钱认购的,“那时候,6元钱可是一笔巨款”。 “现在这3张股票到底值多少钱,能否用它们到信用社取到股金分红?”陈清谋老人问。随后,记者也请教了多名金融、文史方面的专家,他们都表示像这样的股票,“不清楚是否能兑现”。 一名专家说,这应该叫做股金证,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各地了设立信用互助小组,入组的人要向互助小组交纳一定数额的股金。用钱之时,可向互助小组申请无息借款。1952年开始,各地方设立信用合作社,在各生产组设立信用站,此时,农民到信用站借款时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而信用合作社则要在盈余之时向社员分发红利,“但这么多年过去,能否兑现是一个难题”。 如果你知道这3张股票价值几何,能去哪里兑现,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8800,一起帮助陈清谋老人解答心中的疑问。(记者 汪炜娜/文 石美祥/摄) |
相关阅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