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城事 > 正文

平潭石质水渠绵延数公里 见证“学大寨”时代(图)

www.fjnet.cn 2010-05-28 07:0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水渠绵延数公里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5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林姿 袁文通 文/图 )盘桓山间、贯穿田野,或没入树林中,或高架道路上,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石质水渠,历经几十年风雨冲刷,历久弥坚。而在日前展开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沧桑质朴的水渠受到了文物专家的一致赞誉:“它见证了平潭一个时代的风貌!”由此,作为新发现的历史文物,平潭的石质水渠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走入人们视野。

作为石质水渠的典型代表,位于北厝芦山村卢厝坑自然村的水渠,东西走向绵延数公里,由仔埔水库引水,横跨于芦山村通往县城的公路,残段绵延至山的另一头,在1975年北厝人民公社庐山大队奠基。水渠高7.2米,渠道宽1米。如今,水渠早已荒废,但仔埔水库仍在使用,作为旱时三十六脚湖的补给。

谈起这水渠,还在田里耕作的老伯直起了腰:“那时候,这样的水渠平潭各个乡镇都有,每家每户的农田就指望着水渠从水库引水灌溉。”当年,这些水渠完全由人工建筑,每一块石头上,都滴着当年平潭人的辛勤汗水。每一块石头大小一致,棱角分明,严丝合缝,足见当时垒筑之踏实精细。此外,在天山村天山尾的天山尾水渠,残段长达200米,也是福州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水渠,极具时代特色。

据平潭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潭的石质水渠最早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平潭修筑水渠达到高峰,随着当时旱田改水田,水渠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阡陌纵横。

  • 责任编辑:陈潇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